原标题:特色小镇成创新创业舞台

2016年11月2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宠物小镇城市客厅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扫尾工作。 东方IC 供图

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当年6月初,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如今,时间刚好过去一年半。

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跨贸小镇……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小镇,已经成为了浙江转型升级新的引擎。特色小镇如何建出“特色”来?又怎样保证数十个特色小镇不会千篇一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因地制宜

调动区块优势资源

众所周知,世界工业设计大会(WIDC)曾在良渚梦栖设计小镇召开。这个位于杭州西北角的小镇,是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也是今年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后起之秀和典型代表。

良渚梦栖小镇依托当地原有的产业基础,小镇的周边有勾庄、良渚、大陆、安溪等四大工业园区,机械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大批产业集聚。因此,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资源,小镇被定位为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小镇。

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膳佳家居创始人、CEO陈文对于入驻小镇后的发展信心满满:“在倡导中华文化复兴和工匠精神的今天,梦栖小镇给了设计师追求工匠精神的空间和沃土,我们将与小镇一同追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从设计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资本引进,再到投产,我们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杭梦栖小镇镇长沈丽月告诉记者。

从无到有

活用政策资源吸引优质项目

如果梦栖小镇是依托当地产业基础的典型,那么梦想小镇则是“无中生有”的代表。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老粮仓。如今这里集聚了创业项目800多个、创业人才近7800名、510家金融机构,同时还吸引了两家美国硅谷平台入驻。

据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业企业在苗圃阶段,园区通过集训营的公开选拔或创投推荐,给予入圃企业3到6个月的零成本孵化期,配备免费办公空间和基本设施设备;进入孵化器阶段,企业享受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在加速器阶段,创业项目享受管委会的企业跟踪式定制服务,直至并购上市。

在这里有个80后帅小伙——斯坦福大学海归博士王孟秋,他曾放弃美国不菲的收入,回国创业。转眼已近一年,他的“小黑侠”跟拍无人机,已成为当下热卖的互联网新品。“杭州正在越来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开始赶超硅谷。”500万元的创业基金、3500平方米梦想小镇免费办公区域,给了“小黑侠”充足的阳光雨露,“在海外这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梦想小镇”这类互联网创业小镇,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秦诗立表示,信息产业等智慧型新兴产业,初始阶段大多投资规模小、发展风险大,如果按传统的标准考量,很可能没办法享受用地、税费、金融等支持和优惠,这应该转变思维,摆脱陈旧观念的桎梏,而特色小镇刚好能够贴合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规律,创新政策供给。

切忌千篇一律

避免同质化竞争

截至目前,浙江共创建了79个省级特色小镇,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集聚各类企业3.7万家,引进“双创”人才1.6万人。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130个创建和培育小镇特色产业投资682.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2%,特色产业投资比重稳步提升。

从区域产业集聚、区域特色经济,到块状经济,再到特色小镇,这可谓一条清晰的区域经济演变道路。它为企业创业创新搭建了新平台,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产业空间布局的新形态,也为满足多样化需求激发了新供给,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样板。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认为,特色小镇发展一定要找准地区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同质化竞争。“特色小镇的成功,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产业划定在一个区域,而是打破固有思维,精耕细作,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汇聚产业特色,成为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合一的新型‘经济引擎’。”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郭占恒长期观察浙江特色小镇,他认为:“特色小镇是承载‘双创’事业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打造制造业发展的升级版,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起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正在引领着发展潮流,其引领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型的模式,具有全国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