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共反腐传播展现耳目一新形象

新华社北京1月6日新媒体专电题:中共反腐传播展现耳目一新形象

新华社记者袁全 翟永冠 贾钊

新年伊始,中国各省级卫视纷纷播出“开年大戏”吸引观众,而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从1月3日起在晚间黄金8点档推出的则是一部与中央纪委宣传部联合制作的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三天来持续引发热议。

图为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视频截图

这部三集电视纪录片播出的时机恰到好处——正值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开幕之际。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反映会议“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的系列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热播。而这一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则把镜头聚焦于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的反腐。专家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共反腐传播令人耳目一新,显示出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新思路。

【时时有“存在感”】

从《永远在路上》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两部成功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性纪录片有个共同点:把贪腐官员落马后的形象曝光于电视观众面前,让他们现身说法,亲口讲出忏悔录。

   图为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视频截图

“这在以前的反腐宣传中十分罕见。”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谢春涛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纪录片中贪腐官员的忏悔,他们在狱中悔恨的神态,与其在职时冠冕堂皇、八面威风的样子形成巨大落差,还有他们“一夜白头”“掩面而泣”以及“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的话等极具冲击力的细节。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比说一万句话更有效果”。他指出,过去的反腐宣传多以“说教”为主,讲案例也往往是单位组织观看录制好的光盘,结果很多干部看了都“不以为然”。现在让落马贪官口述自己被腐蚀的经历,会让观者有“切身之感,切肤之痛”。

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准备过新年的人们的手机收到了来自中央纪委的消息: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这两年来,中央纪委在周末和假日发布查处高官的消息已成常态。

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都非常活跃,直接向公众发布违纪违规案件消息,再经媒体的迅速转发而“铺天盖地”,继而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有人感叹,纪委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

【反腐传播“系统式创新”】

中央纪委直接面向公众的效果,用辛鸣的话说,就是不仅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尊重,还提振了百姓对反腐的信心,为反腐争取更多民意支持。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上的举报直通车,巡视组每到一处公布的举报电话,都表明纪委主导、群众参与的反腐新模式出现了,纪委不再“单打独斗”了。

  图为2016年6月24日摄的反“四风”“一键通”手机举报入口。(新华社记者肖磊涛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季乃礼从传播学五要素——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审视反腐宣传,得出结论:纪委反腐传播的创新是系统性的。

——从传播源看,随着纪委反腐力度的加大,前些年那种网民作为信息源的案例迅速减少了,纪委成为披露违纪案件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源。

——从传播内容看,更加重视让落马官员自己现身说法,自述忏悔。而且,对腐败案例剖析呈现多维度特征,对腐败官员的童年、求学、家庭、朋友关系、自身修养等都有所涉及,其中家庭、朋友、和自身修养又是重点,指向对家风、政商关系和堕落之路的深度分析。

——从传播渠道看,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渠道,没有了中间环节,纪委工作可以直接与公众见面了。

——从传播对象看,案例通报由党员扩大至人民群众;从传播效果看,纪委披露反腐信息也不仅是要“告知”,而且要提高公众对中央反腐的信心,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到反腐的斗争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指出,中纪委职责重大,办案涉及高级别领导干部,若“做得多,说得少”,没有及时充分地公开,就容易引起人们私下猜测议论。事实证明,党政机关包括中央纪委加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后,传播效果很好,有利取信于民。

【“接地气”后的期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通过官方网站的改版,网站内容的更新,以及开设手机客户端和开通微信公众号,大大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展现出公开、透明、亲民的风格,使反腐宣传的效果也大为提升。

“宣传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执政党反腐败更有自信和决心了,透明和公开反倒能站上道德的制高点。”任建明说。

专家指出,更重要的是,这会促成民众积极参与反腐的新局面。

季乃礼教授指出,只有将腐败现象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做到防治腐败无死角。

“纪委现在直接面对公众,第一时间公布反腐重大进展,并且善于用百姓看得到、听得懂的方式传递反腐信号,比如让腐败官员自己现身说法,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民众对反腐的信心。”季乃礼说,“老百姓受到了这样的正向激励,就会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反腐线索向上传递了。”

  图为2016年10月17日,福州市仓山区纪检干部(左一)与家人在观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6年《反腐倡廉蓝皮书》显示,中国九成以上官员、七成以上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比2012年分别提高9.9和10.2个百分点。

“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以后应着重制度反腐和动员社会力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如果我们能动员社会广泛力量,让更多人参与,不仅会大大降低我们反腐的成本,而且会提高反腐的参与度和透明度。”

(原标题:中共反腐传播展现耳目一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