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教育局:各区速做欺凌处置预案

本版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魏徽徽 郭苏莹 吴瑕 梁健敏 何小敏 刘宇雄 田桂丹 蒋隽 实习生 周晓杏(除署名外)

本报关于校园欺凌的连续报道在广州市两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昨日,不少从事教育或法律的人大代表和委员在受访时均表示:在广州,校园欺凌的情况并不严重,但是当校园欺凌真正发生时,由于缺乏处理经验、缺少应急预案和未理顺转介机制,往往会处理欠妥,这在助长了欺凌者气焰的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他们呼吁,在全市统一建立举报热线之后,还应该把校园欺凌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解决:一方面,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引导机制;另一方面,出台校园欺凌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指南;第三方面,还需理顺转介机制甚至赔偿责任。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已要求各区教育系统迅速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设置公布专项治理电话号码。

进展

市教育局要求各区

迅速制定预案公布电话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樊群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校园安全,投入很多。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针对校园安全,包括周边安全、食品安全在内的问题,市领导一共批示了69次。我们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把校园周边都铺满了校园安全提示。”

樊群指出,“什么是欺凌?最大的问题是怎么界定。孩子打闹嬉戏,有时候会碰到胳膊受伤,不能归于校园欺凌,一定要定义好。其实,我们的学校在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方面是比较强的,同学们互相之间一定按照传统的理念友善相处、以和为贵。教育很重要,需要充分的教育,这样就不可能存在校园欺凌。”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育局要求各区教育系统迅速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应急处置预案,设置公布专项治理电话号码,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等明确相关岗位的预防和处理的职责。

建议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1

建立预防机制提早发现苗头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的各个部门,首先就要构筑预防机制。”广州市人大代表、越秀区区长苏佩表示,社会、学校、家长都要明确责任。

市政协委员、体育东路小学校长游彩云认为,重点应在于预防。孩子之所以会欺负别人,可能是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粗暴言语、父母的粗暴教育等,小孩子都可能有样学样。作为老师,营造有爱的班级氛围十分重要。而一些被欺负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身体、性格或智力等方面有一些缺陷,老师应当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

“应该有更明晰的指引,建立校园伤害处理和预防机制。”从事审判工作的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庭副庭长陈海仪说:“这对确定学校在整个管理职责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之后的赔偿责任都是息息相关的。”

陈海仪还指出,平日老师应该关注“问题孩子”的家庭背景,譬如他的家庭已经出现有人犯罪的情况,如父母贩毒吸毒、有家暴行为、父母离异,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祖辈照顾等,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及早发现不良苗头。

2

出台一套完整的处理指引

“建立统一的校园欺凌救助专线是必要的。”广州市人大代表、从化第六中学教师黄妙茜说,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出台一个处理机制,建立统一的校园欺凌救助热线是一个方向,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有公布电话,但是不够集中,宣传也不够,要进一步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树立起一个有公信力的反映处理渠道。

“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有一些指引,但是这些指引都比较原则,具体实施细则是没有的。”陈海仪表示,目前应对校园欺凌,缺乏指引和流程。“我觉得教育部门在这块应该有一个明晰的操作细则,并且这个细则不能是原则性的。”

陈海仪还提出,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校方必须注意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只有把整个事件客观地记录下来,才能让负责心理疏导的老师发挥作用,假如真的触犯到治安处罚法,才有依据作出相应的处理,更好地保护在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孩子。

3

要明确转介流程和负责机构

对于欺凌事件,还需要分类管理,理顺转介流程。陈海仪指出,“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果没上升到治安处罚,该如何去转介?接受了治安处罚的孩子,又如何转介到工读学校、收容管理教养?这些都要明确转介流程以及负责的机构。”

支招

孩子被欺负,

家长如何应对?

1

平日教孩子

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包括老师教育孩子说得最多的一般有这些观点: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老师;如果不是什么大事,要懂得吃亏;“打回去”。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督导、曾多次到广州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市级复查、并反复研读爱尔兰《反欺凌手册》的刘琦宝看来,《论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教育孩子面对欺凌时最好的方式。

“孩子对爱他(她)的人充满着好感,对伤害他(她)的人也会本能地予以还击,这正是人最初最珍贵的棱角。我们教育孩子时不能被所谓的 道德 绑架,一味强调要忍让、以德报怨逆来顺受只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变本加厉。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2

让孩子正常上学,

由大人接手处理

法官陈海仪是文德路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她建议家长,当孩子告诉你自己被欺负,你首先应该鼓励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告诉你。讲完之后,家长先冷静下来,然后,“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件事由大人去处理”。

陈海仪说,“我曾经碰到一个案件就是因为家长对事件处理不当,造成这个孩子之后再也不听老师的教诲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把态度转嫁到孩子身上。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老师来处理这件事情,孩子还是照常去上学,正常地和同学们真诚地交往。

相关新闻

网络欺凌未成年人

或被追刑责

据新华社电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6日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送审稿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学校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侵害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或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标题:市教育局:各区速做欺凌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