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点好话,这部电影几乎是笑着看完的,导演包袱抖得不错,观众几乎都能接到。很多梗放到五年前,我可能还Get不到,如今作为一名兼职司机,还是能在该笑的地方笑出来的,毕竟不笑的话好像也不太正常。

单身狗的我选了第二排的4号座位,结果有一对情侣明明座位还有很多,偏偏选了我旁边的两个位子,然后我默默坐到了第一排。

不过我不能理解的是,一部R级的性喜剧为什么会有家长带着自己不满五岁的孩子来看,不是我有年龄歧视,放到国外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圣》在今年国产电影里算是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但鉴于它有两个原版可以借鉴,很难给它打太高的分数。在近年,购买国外IP本土化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和主流。

在既有失败案例又有珠玉在前的情况下,《情圣》完成度上的几处亮点不足为谈。毕竟以拿来主义拍一个性喜剧,对中国电影甚至是文化是无益的,它只是一个快餐产品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圣》最大的问题是借鉴1976的《大象骗人》和1984年的《红衣女郎》剧情之外,还在有意无意间,把欧美四五十年前的价值观拿了过来。而这部电影如果在中国电影市场反响剧烈的话,说明我们的价值观与欧美是有时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女性的“黑化”与“物化”,这是七八十年代欧美电影市场的主流。女性主义者很少反对把女性描述成性感的,她们只是坚持人性的其它特点不应忽略,而把女性降为性客体是她们无法接受的。

1983年的《八爪女》将007身边的五个女人降为大胸脯的笨蛋,从007系列的演变就可以看出欧美价值观的发展,从邦女郎的演变可以看出女权运动的作用,而如今已经有物化男性来博取女性喜欢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洛特烦恼》对屌丝的道德劝戒方式是极为简单粗暴的,把高阶层的金钱和美女黑化,从而达成主题上的表达。这其实是最底层的仇富论和红颜祸水论,得不到的财富是罪恶的,得不到的女人是绿茶婊

一方面它黑化了美女形象,另一方面塑造了刻板的糟糠之妻的形像,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对不爱她的男人一往情深。它给女性观众植入了这么一个观点,只要你像马俐那样,男人就不会被外面的妖精迷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圣》对女性的刻画则停留在物化的层面上,女老总,妻子,模特,这三个人物并没有自己的角色人格。她们只是标签式的人物,分别对应职场女强人,槽糠之妻,男性幻想对象。

女性是没有选择权的,比如女老总,她到底爱谁,是依据追求她的男人决定的。她可以不假思索地爱上艾伦,只是为了让这条支线来个大圆满。而韩国模特则更惨,在结尾直接被黑化为黑帮老大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圣》的劝诫对象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高管,而劝诫内容一句话总结就是“男人可以走肾,但别走心”。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沈阳的出轨,在剧情呈现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惩戒,而是靠一句幡然悔悟的“哥收山了”来解决矛盾。

反例是主角肖央,他走心了,导致在梦境中有一个跳楼的悲剧收尾。这两个正反例子,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完成了电影的劝诫意义,即男人在婚外随便玩玩是可以的,但千万别动真情,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好奇女性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看法,难不成这套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主流了吗?男性可以在婚外随便玩玩,只是别移情就好,这是男性的想法还是女性的想法?所以我极度讨厌张嘉佳的小说,他的作品也是这个问题,《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几乎所有故事都是一个模式,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则更是让人想冲上去抽姓张的两个大嘴巴子。说真的,你可以在一定阶段喜欢张嘉佳这类型文字,但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我就没话可说了。人家赚的是青春期的钱,过了青春期的就别过去凑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