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消息,中信股份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麦当劳将其中国内地和香港店面的主要股权出售给中信和凯雷,作价20.8亿美元。

从可口可乐和百胜集团(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到今天的麦当劳,外资餐饮巨头为何出售在中国业务?想当初,进入中国即成爆款,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崛起,外资餐饮巨头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此,中商数据调取自有数据库,试图从麦当劳的区域分布、近期营收、市场份额以及餐饮消费者分析等多维还原麦当劳在中国消化不良的背后原因。

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门店有2400多家,在中国大陆有直营店约175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当劳中国区的1750多家直营餐厅分布图

麦当劳靠什么盈利?

麦当劳在国外的业务更多在于投资经营而非服务经营,即在选址开店后,将门店运营到良性状态后出手,这部分利润远大于其自己经营的门店,也就是说餐饮并非麦当劳最主要的业务。

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也曾形象地把这种盈利模式描述为“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不过直到现在,麦当劳并没有把这种模式很成功地复制到中国,因此麦当劳急于在中国市场改变现状,尽可能抽身于餐饮经营之外。

麦当劳市场份额下跌严重

中式快餐、各大外卖平台以及消费者习惯影响,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餐市场总份额去年已跌至23.9%,远低于2012年的40%。根据麦当劳财报,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54.1亿美元和45.3亿美元,较2013年各下跌了9.6%和19%。而从最近几个季度的营收来看,也是呈现持续下跌趋势。

餐饮整体市场增长迅速

从2008年~2015年,中国餐饮市场的零售额由1.265万亿元增至3.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5%。

同时,从中商数据餐饮店铺数据库可以看出,在全国各类型餐饮门店数量(家)及细分占比中,西式快餐的比例不到总体市场的1.5%。

购物中心餐饮营收增长居首位

由于餐饮整体市场火爆,以往购物中心购物、餐饮、娱乐的“52:18:30”的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1:1:1联袂主演的消费模式。中商数据以上海的购物中心为样本分析发现,各业态营收同比增长情况中,餐饮业以11%的增长率居首位。

消费者就餐选择分析

购物中心餐饮营收上涨的背后,恐怕离不开朋友聚餐比例的上升,以及消费者对就餐环境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测:下一个爆款是谁?

以上海地区的部分热门餐饮为样本分析,从晚市排队情况和翻台率分析发现,中式正餐正在成为人们的首选,这其中又以新兴平牌、创意菜和正规经营的店获得消费者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饮生命周期——有些好吃的,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

目前传统餐饮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已经从2013年的2.9年缩短到了2.1年,经营峰值也从一年缩短至6个月。

潮起潮落,无论是昙花一现的餐饮品牌,还是百年老字号,无法撼动的是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怀旧情结。优秀而合理的餐饮,在未来,总是不缺少追随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