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运人潮中,那不一样的笑容

在预计近30亿人次浩浩荡荡的春运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洋面孔”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这些亲历春运的外国人眼中,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到底是什么样的?新华社记者带你一起探访。

“不愿结束的轻松之旅”

“安全、便捷、舒适,高铁是我在中国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在济南学习中文的沐兰告诉记者,从美国的大学汉语课上就听说过“春运”,她一直想体验一下春运这个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

12日早晨7点30分,天刚蒙蒙亮,这位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90后女孩开始在济南西站候车大厅等待从济南发往青岛的列车。这是春运开始的前一天清早,排队进站、安检的人流还不算拥挤。侯车时,她进入车站书吧休息:“虽然阅读中文对我来说还比较困难,但是这里的书吧、咖啡馆都很棒,车站墙壁上悬挂的春联、剪纸、灯笼和 福 字告诉我春节已经来了”。

在距离济南300多公里的青岛,同样来自美国的杰伊·金特里正在青岛站的售票大厅排队买票。已经有过几次春运体验的金特里感慨道:“之前经历的春运可以用 紧张 来形容,但是今天这里秩序井然。”

“这真是一场不愿结束的轻松之旅”,踏上G175次高铁的沐兰,时而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村庄、城市,时而观察着车内热闹的人群,在她眼中,每一个笑脸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喜悦。

像沐兰一样体验春运的“老外”在今年数十亿人次的旅客中并不罕见。供职于韩国首尔一家VR体验设备公司的崔景先正筹划着自己二月初到北京、杭州的春运之旅。曾经在北京留学7年的他说,如今的车站、机场远没有7年前那么拥挤了,出行的人们更加从容、更加幸福。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就读的德国留学生尼尔,则对春节期间潮水般的返乡人流印象深刻,以往的赶车经验已经让他养成了提前买票的习惯。

“乘客自由流动,并乐在其中”

“在安哥拉,家人之间住的比较近,回家团圆一般不需要坐火车、飞机,我之前没有类似春运的体验。”来自安哥拉的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埃马纽埃尔·基亚拉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这样一场陆地长途之旅对于他来说十分新鲜。

“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回家和家人团聚是一种文化传统,美国人也会在圣诞节期间和家人团聚,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开车回家,而中国发达的铁路网和高速列车更加方便。”金特里说,像他一样,美国人往往喜欢将美国圣诞节期间客运与中国的春运相比较。

沐兰则认为,从人数上来讲,中美的“春运”不可同日而语。“在节假日期间,美国也交通繁忙,但通常是在周末,和中国持续一段时间的人山人海不同。中国的人口更多,假期更短,而美国的假期更灵活。”她说,美国人出远门通常会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如果临近节假日,机票价格会更高。

韩国也有春节,在异地工作的人也需要回家过年。崔景先说,但是相比中国,韩国国土面积较小,人们以自驾车回家为主。

温暖的车厢中,沐兰脱掉厚重的外衣,并给自己打了一杯热水。“虽然有抢票和拥挤的问题,但眼前的乘客们显然如己所愿并乐在其中。”

春运中,“他们有不一样的笑容

在崔景先看来,这些春运中的乘客们虽然身处拥挤和纷杂的环境,但脸上却挂着“不一样的笑容”。

“春节是这里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人们不顾一切地与家人团圆”。孟加拉国人尼哈德说,春运最能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的节日文化和家庭情节。肯尼亚留学生兰加特·基贝特也认为,中国人平时为了工作不远万里、背井离乡,忍受分离之苦,春节又要奔波跋涉、回家团聚,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情结。

12日中午11点14分,沐兰准点到达目的地青岛。但她的“春运”才刚刚开始——已经连续三个圣诞节没有回家的她,选择继续赶路;安哥拉人基亚拉的列车即将抵达北京,但他的“春运”也没有结束,下一阶段,他将继续乘坐飞机,回国与父母团聚;崔景先也开始准备自己的下一段旅程——通过手机客户端预订他到北京的航班、以及京杭之间的高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他将与中国供应商洽谈生意。

记者:王阳、邓仙来、谢彬彬

视频:吴飞座、张濠培

新媒体编辑:徐壮志、魏骅、牟宇

(原标题:春运人潮中,那不一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