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决基层事权人权财权 让权力下放“接得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吴瑕) 近年来,国务院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有效地给企业和社会松绑,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然而,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的改革红利在逐渐释放的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配套政策跟不上,导致“权力下放接不住”;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全,出现管理真空……

今年省两会期间,农工党、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强“简政放权”后续工作的提案》以及《“放管服”三管齐下 协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关注的焦点落在了“简政放权”的后续管理中。

问题:“权力下放接不住”

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在提案中指出,由于配套政策跟不上,导致“权力下放接不住”。随着权力的下放,基层政府增加了许多从来没有管理过的事项,因不熟悉,而导致在处理新业务时无章可循。“例如,某区法制办执法监督科科长表示,现在大量权力下放了,基层还是最原始的一套人马,不具备新增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该区城管执法局承接了从上级下放的噪声、玻璃幕墙和涂料等相关处罚权,但这些噪声、玻璃幕墙等的处罚标准、采样设备、专业鉴定人员等都几乎是空白,要承接和行使好下放的权力实属不易。”

同时,提案中指出,基层因编制不足,导致权力下放承接难。事权下放了,人却没下放,事务繁重,是基层普遍反映最集中的难点之一。“某省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开始,占该省食药监局审批量近三成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下放到地市级,对于面广、量大的审批权,市食药监局如何 接得住、管得好 ?一位地方领导更是直言,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审批经济,使得体制内养了很多庸人、闲人、懒人, 不让他们审批,他们干什么去? 他认为,权力下放了,这些人却没下沉,而基层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缺编状态,从而导致权力下放承接难。”

建议:引入大数据助力决策

提案中指出,简政放权要做到“精简”、“承接”、“善治”,即 “放得下”、“管得好”,放管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见到真成效,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对此,提案建议,在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权力主体的职责界限,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同时,事权、人权、财权要相互匹配,使下放的权力接得稳。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在《“放管服”三管齐下 协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提出建议,政府应把“互联网+政务服务”独立设立为一个标准,引入第三方行风评比,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同时,应引入大数据,助力领导决策,重构政府与群众服务模式。“信息时代下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 生态下的社会治理,已经与以往产生了非常多的不同,需引入大数据,助力领导决策,重构政府服务模式。”

(原标题:解决基层事权人权财权 让权力下放“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