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焕菇凉

要说明什么是“武士道”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在于我们根本无法准确的断定“武士道”起源于何时,更在于“武士道”的内容解释起来非常的抽象。

“武士道”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日本的江户时代,它讲的是武士的精神。然而在镰仓时代,也就是早于江户时代已有“武士道”的影子。镰仓时代的武士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武士道,似乎也并无不妥。因为,武士道就是“武人之道”嘛,是作为一个武士心中常存的随时都要出战的觉悟,自觉或许马上就会死掉的生存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江户时代武士的生存之道有些微变化,但基准是不变的,整体上是不会脱离武士该有的精神。武士就是武士,必须做好随时战死沙场的准备;武士就是武士,必须无条件的绝对的服从命令。

“武士道”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横空出世的文化,它是融合了日本本土的神道和中国的道教,以及佛教的精神概要。日本统治者根据自己统治的需求选取了其中有利的内容,从广传的“信仰”佐证了自己统治的正确性,也进一步孵化出了武士特有的精神“武士道”。

从思想上来看,武士道是统治阶级对武士思想统治的工具。执 政者为了让军队绝对服从必定对他们进行精神俘获和统治,以确保在战场上武士对自己绝对忠诚。其实,这样的“思想统治”在中国古代也普遍存在,中国统治者通 过读书科举让人们明白仁义礼智信,明白三纲五常,懂得“尊卑有序”来稳定社会阶层,以便更好的统治一群群“忠义”之士。(这也是为什么科举的科目中会有四 书五经的原因),而日本则会让武士去修行,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职业”方面来理解武士道,它的内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讲的“职业精神”。而 武士道只不过是武士约定俗成的一种道义,一种精神文化。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底线和美德,都有自己的荣誉和尊严。那么,对于武士来讲,他们的荣誉和尊严就是 服从和忠义,所以他们遵守着“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倘若他们背叛了自己道义,丧失了荣誉那就必须接受自己道德的审判,必须接受“正义”的惩 罚。所以在日本,武士一般会为了维护自己作为“武士”的信仰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会切腹自杀告慰灵魂。

在日本,人们对武士的精神是非常尊重的。其中在日本有名的“元禄赤穗事件”中就能看出幕府对于“忠义”的态度。公元1701年,吉良义央被浅野长矩(也称为浅野内匠头)愤怒的一刀坎在头上,又一刀坎在肩膀上。事后,浅野长矩被幕府以“不敬不祥”判决其即日切腹,并没收领地,断绝家名。对方吉良义央因没有动刀,免以处分,在家养伤。

“主君切腹,家名断绝”这一噩耗传到了浅野长矩的故乡播州赤穗,一年后由“浅野”家族的46名义士组成的队伍前往江户杀死“吉良义央”为主君报仇。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幕府判决46义士切腹,但在这场复仇中逃走的“吉良”家臣也被判刑。而民间对于这种“复仇”行动无不认为是一种“英雄”作为,大赞他们的忠义和勇气,并建立寺庙日夜参拜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幕府不仅没有丑化、批判这些“复仇者”,反倒杀掉了在事件中没有保护主家逃离的家臣。在一定程度上,日本官方是认可武士对于主家的“忠义”。这也就是最初人们对“武士”精神的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要求人们遵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常,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等级。而在日本,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约束”和“服从”关系,那就是是要求下级对上级的“忠义”。诸 大名对将军保持绝对的忠诚和服从,武士对诸大名保持绝对的忠义,这样一级一级的实行“忠义”思想的约束和统治,最终完成了整个日本对于“天皇”的忠义和服 从。这一层一层的约束,其实就是“武士道”,只不过随着时间,武士道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它要求武士遵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观念, 要勇敢作战,坚韧不拔,同时要有宽容怜悯之心,懂得摆脱诱惑,恪守信条。那些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质朴、胆识、礼节、信义、廉耻、 武勇、忠诚、情爱、激越、豪爽、尚武等种种美德。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忠于天职,就能够得到荣誉。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后期“武士道”出现“畸形变异”。这些武士不讲究智慧与策略,一味的以“切腹自杀”作为最高荣誉,进行自我毁灭。同时呢,还会有人利用武士“不得以下犯上”的原则故意做出残害无辜武士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 也正因为武士道精神讲究的“忠义”,武士便可“不问道义,唯命是从”,所以在二战时期会出现“忠于天皇”的愚昧、有失道德的侵华战争。而这点正是万恶的统治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抓住武士的”软肋“,利用“信仰”和“道德约束”捆绑士兵为他的决策卖命,并使其“心甘情愿”。我们不得不说,统治者为实现”一言“和”绝对的服从“真是诡计多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