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台清歌两岸情

新华社福州1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黄鹏飞)和来自高雄的吴瑞峰结婚后,泉州歌手黄雅思第一次到台湾过年。让她高兴的是,即使在台湾,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家乡的闽南语春晚演出。

2010年,在闽南侨乡泉州,一场别具创意的“闽南语春晚”首次在除夕夜亮相。以“老太嬷”百岁大寿为缘,几十位闽台艺人扮演着从海内外各地回家的子孙上台拜年、祝寿、表演,演绎传统闽南家族喜气洋洋的热闹新年。

  黄雅思与吴瑞峰“本色出演”新婚夫妻,登台合唱歌曲《请你嫁乎我》。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在今年录播的晚会上,黄雅思和吴瑞峰“本色出演”,饰演一个闽南大家族的五世孙女和女婿,带着刚刚满月的孙宝宝回家向“老太嬷”报喜拜年,见证着“六世同堂”的美满故事。

“回到舞台,就好像真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对于黄雅思而言,闽南语春晚意义非同寻常。2007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她,第一次走进这个演播厅参加歌唱比赛“唱歌拼输赢”;2010年,作为参赛歌手黄雅思参加了首届晚会演出;直到如今身为人妻,她带着孩子再次登台重续前缘。

因为演出,黄雅思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大学毕业后,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成了专业歌手。也因为演出,她遇见了来自台湾的吴瑞峰,成就了一段新的闽台姻缘。

  由高甲戏学者杨志成反串出演的“老太嬷”与台湾来的“六世孙”怀东“祖孙相认”。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我们把数百万闽南语侨亲的故事浓缩起来,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六世同堂大家庭。”晚会总策划戴泉明表示,晚会主线人物“老太嬷”守着百年古厝,迎接着台湾、纽约、新加坡、菲律宾各地回来的子孙团聚,正是传统家庭文化的缩影。

节目当中,年过百岁的“老太嬷”对着各地回来的子孙说:“咱这块古厝就像一个木桶的箍,如果没有这个箍,这个家就散了。”在戴泉明眼中,这台戏里所呈现的家宅、族群、孝悌等元素,正是闽南文化的凝聚力所在。

2012年1月,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进入魅力中国IPTV平台,面向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地区播放。同时,频道与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英语新闻频道一起进入台湾的电视平台播出。据统计,闽南语频道春节期间在台湾播出时,日最高点击量超过120万人次。

  林俊吉登台演唱原创歌曲《痴心就是我的命》。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泉州和台湾有着同样的传统,年轻人不管走得多远,对于家乡、家庭都始终牵挂不放。”获邀参加春晚演出,来自台湾的林俊吉同样感同身受。常年在台北生活的他,每当回到台南都会感受到分外浓烈的“年味”,“特别是外公、外婆家的大家族团聚,四五十人一起过年才叫热闹”。

“春节团聚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作为闽南语春晚的音乐总监,林垂立对于两岸人民共同的闽语文化、家族情结感悟良多。2007年,他与金门老乡林怡种回泉寻根谒祖,本以为只是走马观花的行程,却让他与泉州结下了新的不解之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趁着两岸电视剧创作热潮的兴起,林垂立早早地到过北京、河北多地“闯事业”。正是在那段独居异乡的时间里,他写出来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春夏秋冬》,一时被海内外各地的台商广为传唱。

  林垂立在晚会压轴演唱原创歌曲《春风得意》。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而当我在泉州农村唱起另一首闽南语歌《车站》时,上百名村民冒雨围在身边倾听,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乡土的力量。”林垂立未曾料想,除了外出打拼的台商,在闽南会有这么多人传唱自己的歌。见过了台北地区传统文化的式微,林垂立在这重新找回了仍未完全消逝的乡土文化。

而后,林垂立与泉州电视台开始多年合作,参与打造两岸闽南语歌唱比赛“唱歌拼输赢”和闽南语春晚。仅在今年春晚,他便与戴泉明挑选了近40首台湾闽南语歌曲演出。在林垂立看来,闽南语歌曲有着更多日常生活化用语,唱的是普罗大众最有共鸣的人生感悟。

  晚会上,不少带有闽南民俗特色的表演登台亮相。新华社记者黄鹏飞摄

一次不经意的牵手,至今已走过10年。常年义务出场、友情帮衬的林垂立认为,自己和闽南朋友努力经营的这台戏,或许可以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他说:“因为语言是两岸交流尤为重要的桥梁,而音乐则是语言最灵动的样子。”

正如林垂立《船来船往》一曲所唱:“船来船往海面上,海鸟逐着海波浪,你我见面是笑容,原来他乡是故乡。”

(原标题:一台清歌两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