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原新东方高中数学教师,我叫娄昆。自从七年前加入新东方直至离职,我都十分感恩新东方给了我一个广阔的平台,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都会在结课的那天,向学生讲述本科专业的选择问题。之前写过有关于自主招生分析的一篇头条,但是发布后没多久正式的政策就颁布了,该专题也便不了了之。这次我提前了大半年进行准备,希望给各位考生、家长能够带来些许帮助。

大家都知道高考分数是迈入圣堂的金钥匙,但是专业选择则很大程度决定了你人生未来的轨迹,不仅仅是我自己,我身边无数的人都经历过错误的抉择,坊间传言今日你工作流的汗,就是当年志愿填报时脑袋进的水。

所以,开设此系列专题目的有三:

1. 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平庸,父母凭一腔热血、多年劳苦把你送入高校,那么请你一定仔细读一下我的文章,不是说我有多么权威,我的观点也仅代表个人观点,但是终归不要打无准备之仗,我会对时下最热门的专业进行解读。我是数学教师,重视逻辑,所以我会把我了解的都告诉你们,大家再结合留言里与我持反对意见的观点,相信你们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切记,我不负责选专业,我只是过往经历的搬运工。因为只有你们能对自己负责,做好人生第一次抉择,无论好坏不曾后悔,你才会慢慢成长。

2. 如果你家里有智慧的父母,有德高望重的长辈,相信睿智的他们已经帮助你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抉择,对于这类同学,我的文章建议你有针对性的阅读,了解父母为你规划的道路,到底沿途有着怎样的风景,而这样的旅途是否是你愿意用一生去为之拼搏的。中国自古就有子承父业的传统,我见过太多继承父辈事业再创辉煌的案例,如果你偏要我举个例子的话,那就勇士队的库里?但是也有太多叛逆的案例,放弃家业却也走上人生的巅峰,比如五月天乐团的队长怪兽?还是那句话,路是你自己的,父母可以帮你决定,却不能替你走完全部人生。

3. 去年夏天中考结束,以前高中恩师的爱子自己找到我,想看看各大企业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我当时被15岁少年的成熟认知所打动,就带他观摩、了解了时下最为有代表性的几个企业,如大型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国有企业等,历时一周。一周后,恩师反馈说收效巨大,孩子在家已经开始有针对性的读课外书籍。我一直认为,孩子们需要经历、需要认知甚至于需要体验才能在短暂的志愿填报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抉择。所以,各位家长、同学,如果您有类似的线下体验的需求,或者线上课程的要求,以及一切您阅读后产生的疑惑,都可以在微博留言或者私信与我沟通,能力范围内定一一回复。

以后的文章,上述内容不再赘述,欢迎大家提问,也欢迎行业专家抨击,因为大家的每一次互动,都会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资源,在此,我替广大考生拜谢各位。另,本文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新东方旗下所有相关媒介除外),本人保留追责权利。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及其他高等院校无关。

下边正文。

一、不做未知的祭品

原谅我用这样略显腥涩的词汇来描述专业的选择,实在是看到太多高材生因为专业的偏差以及对体制的不了解,而葬送了青春甚至一生。泱泱大国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以及信息的不对等,哪怕在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对专业、学校不了解,凭名称、直觉就直接选择的考生不是少数。学校名称有中国二字不一定代表了全国一流水平,农业大学有农业二字,也不意味着只教插秧种地的,大家别笑,直到今年夏天高考我回母校帮学生填报志愿时,还有很多学生因为名称的“不洋气”而拒绝了这些顶级学府,也有很多爱打游戏就选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可爱同学,这些不负责的举动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好笑,甚至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而后背发凉

所以,我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大家做任何选择都无妨,但一定要把常识了然于胸,具体包括哪些我下边将分类描述。我再强调一遍,不要没有任何调查就凭直觉做决定,你的无知会让你成为时间的祭品。

二、学校的常识

1.再谈985和211

·对于近几年的趋势而言,虽然国家一再勒令取消985、211这样的标签,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目前而言如果你对选学校一无所知,那么优先985、211院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注意我的排序。如果你有时间,你搜索一下这两组数字背后的含义,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两组数字作为选择因素一点也不过分,如果你没时间也不想了解,直接往下看。

原因我简单解释一下,这来自于现在的人力资源制度的问题,我不排除在找工作的时候,少部分极其负责的HR会把一本二本的所有相关不相关专业的学生资料都认真看一遍,然后筛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那类毕业生。但是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每年到毕业季,企业下达用人指标,负责招聘的HR在网上挂出通知后,简历就像雪花一样飞来了。如今经济情况不用多说,没背景没经验的毕业生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难上加难,更多的时候是委曲求全能有工作就不错了。在这样的背景下,HR如何能在短时间之内提升面试人员的平均水平,那么用一些关键词去筛选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就成为了简单可行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符合985、211院校的筛出一大片,没有奖学金的不要、专业不符合的不要、成绩不靠前的不要……即便如此苛刻,最后到手里的简历依旧是成百上千份,而工作岗位可能只是区区几个。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未来考虑出国留学的问题,国外的学校对于这两个标签是十分敏感的,在我看来,这样的称谓就是敲门砖。我相信这个观点肯定会有人反驳,我也不反驳非985、211院校也有奇才,但是我说的是普遍情况,希望大家能理解。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如果大家对学校没概念又不想往下读,那么一定记得,优先985、211这两类院校选,问题不大。

2. 地理位置

针对这一点,我打算简单的带过,只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上学的时候经历了奥运会、花样滑冰锦标赛、建国60周年庆典等多次国家级盛会,于我个人而言,参加到会务的志愿活动中对我的价值观还有视野、思维深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在北京这样一个包容性的都市,我被新东方招去成为了在那几年还颇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哪怕我不是师范生、哪怕我没有教育学历背景。所以于我个人而言,我是首都这样的包容文化下的受益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说你在一个城市呆了四年本科加三年硕士的时间都没能对你产生影响,只能是个体对于社交类活动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所致。

所以结论是,如果你是一个安心于技术、学术的学生,请无视这条,因为你们只需要考虑学校的硬实力;而对于像我一样在学校坐不住的学生,总想走出去看看,那么校园的地理位置就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具体想了解,方式就非常多了,互联网时代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不会太难,这里不做赘述。

3. 专业排名

这条是写给专心学术、科研的同学们的,对于你们而言,学校的区位因素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对于你们最重要的只有一点,请看好。

就是你们学校的专业排名,注意,是专业排名,不是综合排名。

具体怎么选专业,是我后续文章要说的事,今天我们做一个假设,你们已经选好专业了,怎样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

某些学校综合排名相对靠前,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综合实力,也开设了很多不符合其综合排名的专业,这些专业师资、实验条件都相对薄弱,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影响可能会稍微小一点点,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学渣就是灾难了。某些实验类学科对硬件条件要求极高,工程类学科如果不能动手做,天天学理论,那比纸上谈兵还要更加可怕。

与专业排名类似的,还有科研成果、科研水平等,这些都可以从网上提前了解大概,而这些都是对每一名学生都至关重要的。具体专业排名、专业实力的查询方法,会在后续有专栏进行解读,希望大家保持持续的关注。

4. 想说不能说的那些事

剩下的其实还有太多涉及选择的问题,比如校风、工作机遇、人文环境等等,就不便在此进行讨论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毕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欢迎大家私信交流。关于学校的选择其实是一件很需要动脑的事,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是好学校,但是分数达到这样的高度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那么如何在自己的分数范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这就是填报志愿、分析分数线等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三千字不多不少,先写到这里,如果对各位能够有些许启发,就不枉这些文字了,希望大家能够持续保持对该专栏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