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50年代,太原市矿机宿舍,21栋苏式建筑拔地而起,几十年过去,见证了风风雨雨的“老楼”荣光渐去,但那些苏联建筑的味道,总是不免让人怀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太原矿机宿舍的21栋苏式建筑建于1954年——1956年,分布在宿舍区的三片院落中。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只经过几次小的修葺,仍保持原有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方形楼体、斗篷式屋顶,由于苏联专家规定了墙体厚度、层数、屋顶式样等基本建筑框架,所以全国这类的“苏式建筑”几乎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内高高的树木引人注目,树枝间交错相连、绿意盎然,似乎是为楼体撑起的一把“遮阳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壁厚约50厘米,有效的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冬暖夏凉的性能给老人们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榆木制成的窗户历经60年,结构完好,经久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质楼梯扶手,宽大的楼梯让人落脚“底气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6岁的曹大娘对记者说,这10余平方的屋子她住了近60年,除了换过家居屋内的样式基本没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60年的风雨,这样典型的苏式厨房门已变的罕有。正在做饭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他今年78岁,住在这里已59年,周围的邻居大部分都对房屋内部进行了重新装修,只有他家还保持着原有的苏式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出生便住在这里的李大姐告诉记者,前苏联的房子是按他们的体型特点来设计的,身高近1米6的的她,踮起脚尖连门窗底梁都无法够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50年代的老式锁,既能锁门,又能当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住在苏式建筑小区的大多为老年人,很多人的住龄都在50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见证了城市变迁的老建筑,终将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老歌一样,与那个特定的时代,一起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