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们基层一线评职称有更多政策上的关照了”“可以让企业自己评职称了,这更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标准”……2017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人民网 2月14日)

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但在以往职称评定过程中, 用人主体却没有评职称的权限,这种评聘脱节现象导致了人才职称的评定最终只能通过论文反映其工作,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却因评审僵化导致评不上与其相称的职称,人才发展因此受限,职称也就成为了人才发展的“绊脚石”。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作为高“含金量”的改革,完善了职称评价标准,以技术人员的实绩论英雄。取消职称外语的“硬杠杠”成为这次改革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有的技术人员也许干一辈子工作都不会用得上外语,但评职称永远卡在外语上。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曾印发三个有关职称外语的通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称外语考试所存在的问题。这次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人员就不再需要学习外语了。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不管是否是出于职位需要,我们都需要努力学习好外语。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职称的评定也在不断完善。职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体现,要更好的为技术人员服务,让职称评定更加公平公正,成为衡量人才的准确标尺,而不是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文/赵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