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制,顾名思义,就是在编,体制内的,通常说的是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属于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自从去年,事业单位的改革大幕拉开,高校和医院的编制便开始逐渐取消。编制内外,两个世界。但是,不可逾越的高墙正在被拆除——高校、公立医院的“铁饭碗”率先落地,应声而碎。那事业单位改革后,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有哪些区别呢?他们的待遇有何不同?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全国现在有111万个事业单位,编制内总人数就有3000多万人,另外有900万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大账是4000万人。每次改革要算多少人呢?除了事业单位还有公务员,公务员大口径是800万,这两个加起来就是5000万人,每年讨论到工资改革的时候,财政部一定要算5000万人的大账,事业单位的人数是国家公务员的4倍。现在有限的财政能力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制到底有多重要,首先是钱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更让编制外人员“眼红”的是,编制能够解决很多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户口。

小编的一个朋友刚从事业单位内辞职进入一家私营企业,对于她的这一决定很多朋友都颇为不解,她告诉小编,她已经拿到当地户口了,进入私营企业可能会更自由一些。而对于编外人员而言,这是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一旦取消编制后,户口、补贴等问题又将怎么管理呢?这或许是事业单位人员更多关注的问题。北京市曾经发布了《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依据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从养老保险来看,编制内外逐步统一的趋势是较为明显的,编制内人员“只领不交”的时代成为过去。

当然了,改革的初心当然是越改越好,而不是越改越差,应该充分考虑被改革单位的利益问题,不能是让“有编制的人”向“没编制的人”看齐,而是让“没编制的人”在改革后也和以往“有编制的人”一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