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污水变清水,再也不臭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新华社福州2月1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娟)“没想到化粪池里的水竟然还能变清水,排到江里的水再也不臭了!”村民魏发川不住地感慨。

一年多以前,魏发川所在的福建省龙岩市雁石镇后路村建起了一个怪怪的建筑,村民们一开始不明白那到底是个啥,但明显能感受到,自从这个“建筑”搭好后,沟渠里又脏又臭的黑水没了,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清水,水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还有的村民取水洗衣,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

   这是2月16日拍摄的福建省龙岩市雁石镇后路村的污水处理装置。 (新华社记者刘娟摄)

“实际上,这是 十二五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的污水处理装置,后路村位于九龙江流域的源头处,我们在这里建设示范点,就是希望从源头端治理水污染,还河流一个 清白 ,用科技为人们保住一份美丽 乡愁 。”参与项目建设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专家林向宇说。

“自从村里装了这套设备,环境变美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了,现在村民都自觉地不随地扔垃圾,大家都舍不得让干净的村貌再变回以前的样子。”另一个示范点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村主任邓长安说。

梧溪村就在九龙江畔,2010年发洪水冲毁了很多村民的房屋。村里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改善建成了乡村新貌,但邓长安发现村民们的生活污水问题没法解决,如何简易收集和排放,这个问题难倒了邓长安。

幸运的是,当地科技部门将梧溪村选为该科技惠民计划的示范点,帮助村里做起了一套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到装置里,排出灌溉水,“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美化了环境,一举多得。”邓长安说。

这两个示范点都属于科技部立项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之一——“福建省龙岩市九龙江北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为福建省首个承担的国家科技惠民项目,项目建成6个示范点,根据每个村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技术,8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项目进行考察。专家们来到示范点,仔细地抽查管道和处理装置,经验收组的质询和评议,项目最终通过验收。

阳光明媚,河水反射出粼粼的波光,梧溪村的顽童们正在河边嬉戏。尚小的他们并不知道,这样一条美丽的河流,背后需要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保其活力,让她能不竭地哺育沿岸的生灵。“只要孩子们能从小感受到家乡的美,这就够了。”邓长安说。

(原标题:“污水变清水,再也不臭了”——这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