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最高法出台意见防范纠正冤假错案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丁小溪)遇到达不到法定证明标准的案件,是冒着违法且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风险勉强下判,还是顶着被质疑放纵罪犯的压力依法放人?怎样破除传统的“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证据”“重书面审查、轻法庭调查”等落后的司法观念?如何才能确保“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1日,最高法发布以审判为中心刑诉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格局,努力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切实保障人权,保证司法公正。实施意见分为五个部分,共计33条,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指导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和刑事审判实践的关键性文件。

下面,就让新华社记者为您细细盘点其中亮点。

【如何做到依法裁判?四大原则须遵守】

——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没有证据不得认定案件事实。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认定证据,依法作出裁判,实现办案模式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的根本转变。

——坚持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经审查认定的非法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刑讯逼供、非法取证,通常是导致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要以更高的标准依法认定、坚决排除各类非法证据,严格规范证据合法性的审查、调查程序,建立健全程序性裁判规则,依法处理证据合法性争议。

——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不得因舆论炒作、上访闹访等压力作出违反法律的裁判。

——坚持程序公正原则,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

【如何排除非法证据?规范庭前准备程序】

——完善庭前会议程序。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庭前会议的基本规程,对庭前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效力等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有助于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预期功能。

——完善庭前会议与庭审的衔接机制。在法庭调查开始前,法庭应当宣布庭前会议的主要内容,实现庭前会议与庭审顺利衔接。

——规范撤回起诉程序。人民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听取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证据的意见后,对明显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者撤回起诉。为确保法庭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人民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建议撤回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一般不准许撤回起诉。

【如何确保依法公正审判?规范普通审理程序】

——规范证据调查程序。法庭审判应当紧紧围绕证据进行,靠证据“说话”,以事实“服人”。要严格落实举证、质证程序的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依法保障控辩双方的质证权利。

——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有助于维护被告人的质证权,确保法庭准确审查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实施意见明确将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为改革重点,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出庭作证率。同时,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改革,探索通过远程视频作证等方式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题。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确保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实施意见要求切实提高律师辩护率,依法履行指定辩护和通知辩护职责,确保被告人依法获得法律援助。

——完善法庭审理规程。人民法院要坚持不偏不倚,依法保障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发问、质证、辩论等诉讼权利。对控辩双方当庭提出的申请或者异议,法庭应当依法作出处理。法庭应当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量刑建议和意见,根据查明的事实、情节,参照量刑指导意见规范量刑,保证量刑公正。同时,加强裁判说理,通过裁判文书展现法庭审理过程。

【如何防范冤假错案?规范证据认定】

——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法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的,应当重视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审查。讯问笔录记载的内容与讯问录音录像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以讯问录音录像为准。

——收集证据的程序、方式存在瑕疵,严重影响证据真实性,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有关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对于定罪事实应当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定罪证据确实、充分,量刑证据存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原标题: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最高法出台意见防范纠正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