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鹅,网易历史频道专栏作家。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多年来收集和整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苏联历史和二战东线历史研究者,曾出版专著《基辅1941》。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儿女,他们不畏生死,为了祖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是这个国家在抵抗外敌侵略时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但与之相反的在这支庞大红军中却也存在许多令人不齿的人,这其中有一位是连那位被称为吹牛大王的叶廖缅科元帅都看不下去的军中蛀虫。那么到底是谁让叶廖缅科都不加吝啬的给予了如此严厉的评判呢?接下来,本人将对这位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名叫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卢别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Голубев)中将, 1896年3月27日出生在现今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彼得罗夫斯克市。

1915年,他参加了沙皇陆军。1916年毕业于泰拉维的准尉学校。他跟许多苏军将领一样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西南方面军麾下指挥一个连,终战时的军衔为中尉。1918年参加红军。俄国内战期间,他历任排长、连长和团长。1926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28年起,担任步兵第29师参谋长,1933年起,担任步兵第22师师长。1939年,戈卢别克被任命为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级讲师,而1941年3月,他被任命为西部特别军区第10集团军司令员。

卫国战争爆发后,第10方面军在边境战役中的别洛斯托卡地区陷入了包围圈。以戈卢别夫为首的小规模支队最终从包围圈中突围出来,戈卢别夫于7月底被任命为第13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会战。

根据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所示(第38650篇,目录1,第851卷宗第160页):

“1941年8月,以东采夫同志为首的战士组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从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同时,东采夫同志挽救了戈卢别夫少将和第10集团军空军司令员的生命,并带他们从敌后的一个村庄突围出来......”档案内容只有这寥寥数字,但事实上,根据活到战后的目击者回忆,这位戈卢别夫少将被救时十分狼狈。

1941年10月15日,戈卢别夫被任命为第43集团军司令员。该集团军在他的领导下,参加了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和维捷布斯克进攻战役。1944年春,戈卢别夫中将在维捷布斯克周边的战斗中身受重伤,并于当年10月伤愈后被调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任职。

1944年10月直至二战结束,戈卢别夫一直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管德国和盟国苏联公民遣返事务的第1副特派员。

战后至1949年,他一直担任该职务。随后至1956年,他从事讲师和军事科学工作。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卢别夫于1956年6月9日在莫斯科逝世,仅仅距离他过完60岁生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从上述这个个人履历来看,这位将军在整个卫国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是稀疏平常,乏善可陈。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曾担任过集团军司令员要职的苏军将领从44年5月就已经调离一线指挥要职,而且在战后也一直都是担任无关紧要的职务,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那么让我们看看曾经担任过他顶头上司,时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的叶廖缅科上将,战后在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中是如何对这位戈卢别夫大肆口诛笔伐的:

“你们猜我在第43集团军发现了什么?集团军司令员戈卢别夫中将占用部队供给。他保存的个人给养时常有两只牛(用来产新鲜的牛奶和黄油)、三五只羊(用于烧烤)、两只猪(用来制作香肠和火腿)以及数只鸡。这些都是在众目睽睽下,并且方面军都知晓。

戈卢别夫是一个多么怯弱的人,他设置了25—30公里的前沿并部署了1-2公顷面积的强化枢纽部,筑有两道铁丝网。当中——一座崭新的、由原木建造的、带着俄罗斯风格雕刻的木结构平房,彻头彻尾的贵族阁楼啊。这所房子有4个房间,装修时尚。其中两间房子拥有地下建筑,足够容纳下为他个人和为他的副官服务的助手。除此之外,地下室修建得比莫斯科地铁还好,建造了一座小型熏制工厂,戈卢别夫特别钟爱熏制品:香肠、火腿、特别是熏制的鱼,他还拥有一位对熏制手艺特别在行的厨师。该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沙巴洛夫耻于与他为伍。

为了修这座楼,他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用了两个工程营,近一个月的时间。上述细节如此生动的描绘出了一位多么窝囊的领导。沙巴洛夫被一纸调令调去了后方,但他被永远闲置在了后方,仕途无望...... 该集团军上到司令员下至部队指挥员,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厨房,并借调了大量人力为自己服务……许多军官还随身携带家眷——俨然是把这里当成了和平年代。这对部队的战斗力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摘选自苏联元帅叶廖缅科的回忆录。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中国的俗语在戈卢别夫治下的第43集团军中表现的淋淋尽致。

参考文献

Коллектив авторов.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Командармы. Военны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 М.; Жуковский: Кучково поле, 2005. ISBN 5-86090-113-5

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Голубев с бойцами 34-й отдельной роты охраны военного совета 43-й арм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