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朴先生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记忆模糊。

某个平常的冬日午后,某个现在已经消失的动画频道,某部粗制滥造的动画短片,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像冬天的阳光,像夏夜的风,像笑容温暖的大哥哥在耳边的呢喃……像一切我能想到的烂俗而美好的比喻。

但我是中途换台,那时的电视没有回放功能,没有看到歌曲名和歌手的名字,只有他的声音和那首歌的旋律固执地留在我。

直到我上初二时,在朋友的MP3里再次听到那首歌,我抱着她又跳又笑,最后哭了。

对,就是这么夸张又矫情!

那首歌,是《白桦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首歌写一篇“听后感”,文艺兮兮,自己被自己感动地热泪盈眶,有幸拜读的同学都庆幸自己刚刚没吃饭。

翻他每一条过时的八卦。

看每一个画质模糊的视频里他认真的神情和略显僵硬的肢体,觉得很可爱。

和每一个喜欢朴树的人做朋友。

时不时上网看一下他的近况

……

那是我唯一一次认真追星。

在我开始听朴树的时候,他已经退出乐坛。

朴树不在江湖,

江湖仍有当年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应韩寒邀约为新片《后会无期》演唱主题曲,那年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听见《平凡之路》,许多小朋友迷恋上他沧桑的大叔气质。

如我这类朴树的“老粉丝”却觉得无奈,明明他有更多好听的歌,明明他永远是许多人记忆中的俊朗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之后是《在木星》,《好好的》。

尽管朴树一再强调他只有在想要表达某些东西的时候才会写歌,尽管《平凡之路》很火,尽管每一首歌我都认真听,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现,朴树不再是当年的朴树,朴树的歌不再是当年的味道,有人说这是他的成长,也有人说他江郎才尽。

质疑声中是他漫长的沉寂,等了近两年,终于等来他一条微博:

12月25日12:00

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达尼亚)》如期而至,他自费200多万全程参与制作,请来了老搭档张亚东合作,请来了好朋友刘烨拍MV,他以沧桑的流浪歌手的形象出现在MV中,未曾见过这样的朴树,却又恍惚觉得他本应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东的流浪气质和丰富的旋律色彩,听几遍会想起《白桦林》,想起《生如夏花》,《我爱你,再见》以及《傲慢的上校》。

伤心的旅者,陌生的城市,肮脏的旅店,灯光昏黄的酒吧,面容憔悴的流浪歌手,这一幕幕故事似乎早已经发生,却又好像从未发生过。

华丽丽的孤独,永远在路上的流浪。

这首歌,很朴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吴敏在微博说:“朴树做一首歌,能搭半条命。”

半条命,换来又一次自我抽离和突破。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听歌听到掉眼泪,但下定决心永远不放弃朴树歌迷的身份。

所谓偶像就应该是这样的存在,比你优秀,比你拼命,用整个人生像你讲述一个道理:要永远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朴先生,你一直唱,我一直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