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手机了,连个收音机都没有。”老汉用下眼皮泛红的眼睛注视着我们说道。“我们每天只是想着生存问题,能有吃的就行,日子过得很平淡,过一天算一天吧。”这个老汉今年六十岁,在这个地下通道里住了大约两个月。他曾在1975年到1987年间在沈阳军区当过军人,参与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在最难的日子里吃过野草皮,如今却无家可归。

这个不太宽阔的地下通道,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北门外。这群栖身在城市底部的人们,却过着与高速发展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他们平时靠捡废品为生,由于白天会有清洁工和其他老人竞争,他们只能晚上出去劳动,白天在地下通道休息,雨雪天气也是如此。生活用水靠路边的自来水管,食物大多是捡来的,有时也会点个酒精块加热消毒,心里太苦了,偶尔也买最便宜的烟抽着调节一下心情。“要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在这里生活啊。”

“你看的那边”,60岁老汉指着对面用席子和塑料纸包起来的“铺位”说道,“那个人脑子有点毛病,真是可怜,我们有时候捡到的东西多,也会分他一点。可自身都难保,也没什么办法。还有那边的老人,这么大年纪也没人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读书的老人

墙角的老人今年81岁,他床头的泡沫盒上用水杯泡着茶,鞋子整齐地放在床脚的小板凳上。他是关东人,当过老师,去过北京,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儿子有精神疾病,孙子在上学。他说政府对家里挺好,家乡修了新房,孩子读书不用花钱,自己每个月也能拿到几百元的补助金。但由于觉得儿女生活不容易,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出来自己一个人生活。就算过年也不会回家,免得让儿女麻烦,自己一个人也自在。

老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从讲述自己经历的历史事件,司门口的人情世故,到评价不同大学的学生,都讲得很开心。老人爱看报,总去附近的派出所免费拿前一天的报纸看。拨开层层棉被,一个眼镜盒被他藏在贴身的角落里。老人原本不愿接受记者的拍照,但当说起要拍一下眼镜,他欣然从身旁拿出了眼镜盒,告诉我们这是十块钱买来的,甚至戴上眼镜,对着镜头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袋子里装着老人拿来的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薄的“被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捡废品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洗漱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