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最新发布的《我国互联网络展开情况计算陈述》,到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划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员总量,互联网普及率到达53.2%。
互联网无远弗届,在诸多维度重塑和改造着当下,影响和改动着世人。一些新改动清楚明了,一些新职业应运而生,一些人变成“吃螃蟹的人”。
新春伊始,本版联合人民日报中心厨房“碰碰词儿作业室”推出特别报道《我和互联网这一年》,聚集常识共享行家、微信群主、网络主播、互联网大厨的平时,调查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描画互联网给日子带来的改动,逼真感触年代前行中的我国“网事”。
——编 者
“常识同享行家”龚凡
“共享自个走过的路”
本报记者 孟思奇
他人提问,她来答复,这是龚凡曩昔一年的常态。
龚但凡山东卫视主持人,也是“内行”上的行家。内行是付费的常识同享渠道,用户在渠道上挑选行家并支付“膏火”,与行家约好时刻、地点一对一面谈。上一年一年,她在咖啡馆见了50位陌生人,共享了100多小时。
自从2015年末参加内行,龚凡共共享了3个论题:高效帝教你分分钟get新技能、常青藤学霸陪你过最风趣的大学日子、女神讲师为讲演助力创造个人品牌形象。
龚凡并不喜爱跟人讲大道理,“我仅仅共享自个走过的路”。她会把自个十几年肄业经历倾囊相授,从独立学习的情绪讲到怎么制订方案、办理时刻。龚凡和许多约见对象都成了兄弟,她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进程,每一次和人共享不仅仅帮他人解决问题,也能学到不曾了解的东西。
把不了解变为擅长,是龚凡最大的爱好。“常识输出是很消耗的事儿,它逼着我不断给自个充电。”每次约见前,龚凡都认真去了解咨询对象背景,找到他们的痛点。曾有个从事VR(虚拟现实)职业的人向她咨询,她专门研究英文论文去了解VR。
龚凡坦言,她的时刻办理哲学,是用碎片的时刻去共享,用大段的时刻充分自个,这么才干非常好地输出。
“这是内容迸发的年代,也是内容出产者最佳的年代。”龚凡等待在2017年拓宽更多共享渠道,把自个的经历传递给更多人,“人是内容出产的主体,也是常识的载体。自我共享的同时,总能在他人身上收获更多景色。”
“网络主播”美七七
“传达正能量是分内事”
本报记者 巩育华
本年春节是网络主播美七七过的第一个“直播年”。走亲访友之余,她一有空就登录熊猫直播,和网友谈天。
美七七,90后女孩,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叫王漫舒。她曾是新东方的代课老师,2016年10月参加主播大军。如今,在专归于她的虚拟房间中,已经沉淀了11万粉丝。
美七七不是个例。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到目前,国内直播渠道打破300家,用户规划高达3亿,日活泼用户数达2400万。
天天下午2点、黑夜9点,美七七会按时坐到房间里的电脑前开播。为了晋级直播效果,她购买了对比专业的摄像头、拍摄灯和麦克风。渠道给签约主播设定了每月80小时的任务量,但美七七觉得不难到达,“我简直每月都直播100多个小时,不过确实很辛苦。”
要吸粉,不只要长得美,还得有看家本领,美七七主要靠跳民族舞。从小学跳舞,大学主修舞蹈专业,美七七没想到,她会取得这么一方舞台。
粉丝也有许多种,特忠实的叫“真爱粉”,鸡蛋里挑骨头的是“黑粉”,不分青红皂白就谩骂的是“喷子”。在渠道上,活泼的“真爱粉”会被主播任命为房管,在主播忙不过来时帮助维持秩序。
此前,一批秀下限、博眼球的主播被处置,各大渠道也加强了监管。在美七七眼里,监管的详细存在即是超管:24小时在线监控,发现问题轻则提示,重则持久封号。对此,美七七觉得没必要惧怕,“传达正能量是分内事,只要不犯规,超管一般不会干涉主播。”
“微信群主”李彦
“让优异社群成日子挑选”
本报记者 刘莉莉
春节假期,“群主”李彦一点都没闲着。先是带孩子去了日本京都,趁便为以后带群友展开亲子游览做前期调查,回国后预备安排“柳树青年画展文话童心专场解说”活动。“文话童心”群里的两项活动也很热闹:一是“晒晒你家的年夜饭”,二是“我带小童看国际”。
李彦笑称,“群主”这个头衔是2015年前她从没想过会担任的“职务”。正本仅仅清华结业的几个母亲因合力为孩子寻觅、制作风趣的文明启蒙资本而建的群,因为内容优异,迅速展开成具有5个主群、十几个衍生群、效劳人群超过3000人的社群,“成了不得不注重的作业”,并在2015年末注册了同名的文明传达公司。
2016年,她最满意的是做成了几件事:与国家大剧院协作,帮群友争取到免费的会员资格;与国家博物馆、我国美术馆等组织协作,长时间展开文明启蒙的线下活动;线上进行20多场讲座。她说,一切尽力都是为了在育儿路上非常好前行。
李彦拟定严厉的群规,并说到做到;对协作的组织或公司,拟定严厉的挑选和退出机制。
“文话童心”还有同名微信公号和微店。李彦很坦率,“盈余不是首要意图,只要做大做强,才干招引更多优异资本。”
2017年,李彦既有等待也很淡定,“只希望能不负众望、不忘初心、尽己所能,让优异社群既能变成交流渠道,又能变成一种日子挑选。群由世人建,理应世人享。”她笑称自个即是个工头效劳生,“我是干事的群主,不是干部。”
“互联网大厨”聂鸣
“我是行走的厨房”
本报记者 巩育华
聂鸣一直有个希望——给家人做顿年夜饭。本年,这个希望又落空了。大年三十,作为一位互联网大厨,他早早赶到北京潘家园的客户家。当16个菜的年夜饭摆盘上桌,把厨房拾掇就绪,他才一头钻进夜色中往家赶。这桌包括食材在内的上门年夜饭标价1888元,聂鸣能从中取得500元的厨师效劳费。
这位80后北京土著当厨师已经14年了。从学徒到掌勺人,他前半程职业生涯都在实体饭馆。2014年算一个转折点。其时,厨师上门效劳渠道“爱大厨”上线,聂鸣变成厨师界首批吃螃蟹的人。
当上互联网大厨,日子发生了不少改动。“曾经家和饭馆两点一线,如今,顾客家在哪儿,我就得上哪儿煮饭。”聂鸣觉得挺好,活动圈、交际圈都变大了,“别的,在饭馆时是团队作战,洗切蒸炒各有分工,如今一个人即是一支部队,归纳本质要求更高。”聂鸣笑称自个“是一间行走的厨房”。
一般,聂鸣会在前一天接到渠道派单,然后打电话和客户承认菜品和口味。效劳当天,他先购买食材,再上门煮饭。一桌4个菜的家常菜,差不多一个小时搞定,聂鸣能取得约120元的厨师效劳费。
如今,上门效劳渐成潮流,我们的观念也在改动。“前两年,不少客户会在厨房‘监督’我们的一举一动。如今好多了,口碑做起来了,我们对这种方式也更认可了。”聂鸣说。
因为手工好又勤快,聂鸣的回头客特别多。曩昔一年,他上门做了600多顿饭,年收入超过15万元,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悉数订单零差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