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嗨!你体测完了吗?“这样的问候在前段时间的中南大校园里比比皆是。体测,全称为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测年年有,学生年年烦,每逢体测,朋友圈必然少不了各种调侃和吐槽。12月1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正式结束,但体测带来的烦恼却没有结束,学生们的吐槽也在继续。今年,我校体测成绩的录入又出问题,教务系统中许多同学的长跑没有分数,还有许多同学虽然测完了却没有分数。此外,体测排队时间长,流程不合理等问题也为同学诟病。对此,学生如何看,学校如何解?

排队难,时间长,谁为我解忧?

每年的体测会场,都会出现一队队长龙。同学们在队伍里缓缓挪动,有时一排就是一下午,“排队两小时,体测一分钟”。其中,以长跑和跳远项目为甚。据南湖校区的同学反映,新体体育馆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排队等跳远的人,如果去得晚了,排了一两个小时却碰上工作人员下班的点,那一下午的队就白排了。统数学院的杨同学抱怨道:“你不懂那种绝望,那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排队的人啊,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据了解,还有许多同学和杨同学有着类似的经历。来自法学院的张伟向记者抱怨:“这还不是最气的,更让人生气的是还有些不自觉的同学来插队!本来排队时间长心情就不好,遇到插队的心情就更糟了。脾气好点的还好,脾气暴一点的,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的也有。”

对此学生会体育部部长樊伟巍说道:“体育部对排队时间过长等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也会进行相应调整。但据我们了解更多时候其实是排队秩序的问题,插队行为多了效率自然不高,我们会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进场维持秩序。”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秩序混乱,提升效率,但不可否认,对于排队时间过长的情况没法做到有效解决。那么其他学校在体测中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据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部分同学的采访了解到,要么学校安排的体测时间较长,为一个月;要么安排的体测点较多,可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要,因此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排队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吕佳文同学说:“今年的体测工作我们学校和清华大学一同举办,测试地点选在了清华大学本校。因为体测点较多,会场秩序较好,所以我们的体测项目一天就结束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李宗霖同学说:“我们的体测安排的时间较长,有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整体时间较宽裕,而且我们的体育课也比较轻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体育课上进行测试的。”

冒险违纪找替考,体测标准有点高?

"求代跑800米,报酬丰厚……"现在进入体能测试季,不少高校的贴吧里就晒出了这样的帖子。平时疏于锻炼又不想因为体能测试影响奖学金评定的学生,这个时候找"枪手"来帮忙,大学生林同学就曾有过替别人考试的经历:“体能测试基本上就是一个老师,学生那么多,像做俯卧撑,一部分是老师监考一部分是班长监考,一次是三个人做的,老师一双眼睛不可能盯着三个。”

找替考,怕不过,是体测标准有点高吗?记者向参与体测的同学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体测标准较为合理,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及格标准。记者向樊伟巍咨询这一问题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我认为国家给的标准很好,能够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但是我认为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可能后面女生做不动了,借力等各种原因,对颈椎和腰部有一定损伤,但整体标准科学合理,比如跳远,男生引体向上等等,能够准确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每年都有不能通过体测的同学,原因何在呢?

据网络调查显示,高达97.21%的学生都知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缺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难以坚持,只有36.94%学生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长期的错误认识造成广大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健康观。这种观念的偏差绝非偶然,长期以来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学生智育的培养,即使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对体育测试和个人体能锻炼的长期忽视也绝非个例。在经历了艰苦学习的高中生活,自我掌控的大学生活使部分同学缺乏自制力,逐渐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质自然达不到要求,而松散的体测管理模式便使一部分不想参加考试又不想使糟糕的体测成绩影响学业的同学起了”找人替考“的歪念。

没录上,录错分,责任在谁?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新闻学院的袁同学抱怨道:“体测的机器容易出故障,这一点也就算了。可是到了最后系统里没有录入成绩还需要我去参加补测才是最让人生气的!“确实,在每年的体测结束后,都有一部分同学的成绩没有录入系统,需要补测。测了却没有成绩,到底应该谁来背这个“锅”?。

在将体测成绩录入系统出现问题方面,据主要负责体测工作的赵老师说,今年体测数据录入技术得到改进,录入非常仔细,只要测试全部录入,但有时候录入到了数据库,教务部网站上却没有显示出来,这是确实一个问题” 12月10日,学校组织了补测和体测成绩查询和答疑,南湖新体主席台下排起了查询成绩的长龙。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查询成绩的同学,他们表示最终丢失的体测成绩是找回来了,不过排了一上午的队很不值。也有同学不愿意排队找成绩,干脆直接重测:“不管是体测还是补测,学校都没考虑过要上双学位的同学,我还不如重跑一次免得排队浪费时间,今天是翘课来补测的。”

虽然很多同学在补测现场把成绩找回来了,但连续两年让学生这么来回折腾真的好么?去年也出现了体测成绩大量丢失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重跑,今年为何还会出现这种问题?若是仪器的问题,可否进一批新仪器?若是录入人员的问题,可否建立一个有力的问责机制?若是数据库的问题,可否更新数据库?……同学们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推卸责任的回答,而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回应,一个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回应。

强身体,提素质,体测不难

体测排队时间过长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体测点,延长体测时间,使大家的体测更宽裕,多一些选择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同学们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插队行为的出现,同时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体测时间表进行测试;体测信息录入出现问题需要学校更新数据库,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录入人员更加严肃的对待这些信息,而不是让同学们多跑一趟,进行补测;替考代跑问题,则需同学们转变错误观念,切不可违反纪律。

毕竟,体测的初衷是好的,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尤其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今天,学生体质偏弱已经成为困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体测政策的施行,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其实,体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只要平时多一点运动,少一些在宿舍的“堕落”,通过体测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从源头出发,从自身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闻学院大三的任同学说,去年体测时她的仰卧起坐只有21个,不及格,今年体测前几周她坚持每天做仰卧起坐,今年体测时居然完成了35个,“现在每天做仰卧起坐已经是我的一个习惯了,其实它并不像我想象当中那么困难,重要的是坚持!”任同学这样对记者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