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作为消费者,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一些质量的提升。在我们感受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质量的烦恼。请问一下支局长,您如何评价现阶段的质量状况?

支树平: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因为你说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家都关注质量,也希望能有一个中肯的评价。我自己的感受,作为质检总局局长,我不止一次说过,对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应该说,我们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说,我们有很大的进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质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各级党委政府也对质量抓得比过去更紧。比如各地普遍开展了“质量强省、强市、强区”的活动,各个部门也都重视质量,每年9月有一个“质量月”,现在有42个部门和我们一起作为“质量月”的主办单位。大家重视质量、抓质量的氛围基本形成,我们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比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工程质量不断好转,环境质量在改善之中,我们进行服务业质量测评,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稳”,质量稳定在了90%的台阶以上,2013年到2016年稳定在了90%以上,2016年达到91.6%。“进”,现在有一些重要产品质量都有明显进步,比如大家关心的重点消费品,去年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这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大家关心的电商产品质量,去年也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们这个局还管进出口商品质量,出口工业品这两年因为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批次也在下降,去年下降了13%,金额下降了19%。总体质量水平在不断发展。

另外,现在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走出国外,尤其是高铁、核电,还有一些工程建设走出国外,中国制造应该说是行销全球,说明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这是我所说的“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