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唯一系统传递信息的机构是驿站。驿站是中国古代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驿站历来受到国家权力者的重视,从人力步行到骑马快递,“三十里一驿”,“八百里加急”,效率越来越快。但这些机构只针对朝廷使用,民间的一些信件和商业往来是不能通过驿站传递的。那么,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鸣驿

有市场就有需求

商人在古时地位不高,常言“士农工商”可见一般。明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经商。经济的繁荣导致市面上流通着大量的货物与金钱,这些重要经济物资的流通需要保护,“镖局”孕育而生。最初是由绿林好汉自由组织起来的初创性公司,称“标局”,负责押运货物与金银,类似于现在的保安公司。清朝时期,随着“票号”、“钱庄”的迅速扩张,“标局”的生意来源成倍扩张,江湖大佬也开始陆续进入这个赚钱的行业,改称“镖局”。前面的“金”字代表十八般武器,象征武力,后面的“票”就是“银票”,生意性质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门镖局

要强大依赖资本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要做这行不是会点武功就可以的,它也需要资本。一个镖局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固定资产是很难做大的。如果押镖失败,无法赔偿雇主损失就要倒闭,失去了信誉也会失去再就业的机会;如果没有宽阔光鲜的门面,雇主会认定你没有实力,也不会上门要求保镖,毕竟押运的是重要钱财,不会让你监守自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北第一镖局

做垄断必需靠山

通常我们都把镖局划分到民间团体,毕竟是绿林好汉行走江湖,靠的是武力与威名,一言不合就开打,分个高下见输赢,这是生意,不是擂台。镖局的责任是安全地在规定时间内押运物资,如果一路打下去,到了西天也取不得经,钱没赚到,人也没了。镖师上路,不但要有过硬的武功,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遇到劫镖的强贼,一般先动嘴,后动刀,这时镖局老板或总镖师的名气与势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官府看家护院,押运饷银都要依赖镖局,民与官的联系日渐紧密。镖局依靠官府的势力和权力作为靠山,行走江湖更加顺畅,生意也日渐兴旺。清末的北京会友镖局的后台便是李鸿章,如此庞大的靠山使江湖和官府都不敢与之敌,逐渐垄断了华北的押镖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镖局内部

镖师的自我修养

古时押镖走南闯北,镖师除了过硬的武艺傍身,还需要更多的技能。那时没有详细地图和卫星定位,错过宿头和饭点是常有的事,埋锅造饭的本事是必须具备的。那时候交通主要依靠步行,上千里的路历经几个月,脚下不能没有一双合适的鞋,因此修鞋的本事也是被逼的。镖师一路风尘扑扑,历时几月,常行于荒漠间,风吹雨淋,不洗脸就成了对皮肤的一种保护,头发也需要自己打理修剪。绿林好汉想做到独挡一面的镖师是很困难的,做资深的镖师更难,他们有句口头禅:“三分保平安”,即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这是资深镖师的自我修养,也是一种镖局精神。他们总是谦和礼让,从不横行霸道,遇到麻烦也是隐忍不发,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武力的彰显总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更体现了古时江湖中的武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押镖车具

历史洪流

民国建立后随着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火车、汽车、轮船的相继开通,使镖局逐渐难以为继,北京八大镖局先后歇业。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会友镖局也于1921年关闭。镖局这一行当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