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女儿到现在都不会叫妈妈,更别提说更多的词语了。肖丽非常着急,她担心女儿有听力障碍,所以到省会大医院给孩子做了全身检查。可是,结果下来时,医生表示孩子一切正常,并建议她如果还不放心就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虽然医生没说什么,但是肖丽知道,医生一定担心女儿有自闭症。但是,之前肖丽已经托做心理咨询的朋友给孩子做过心理治疗,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肖丽突然打了个冷战!难道是奶奶造成的?因为奶奶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很少听到她与其他人交流,而且从她回来后发现奶奶和女儿的交流无非就是饿了、渴了、尿了之类的再无其它!

肖丽仿佛明白了什么!于是,每天带女儿去人多的场所去玩,让女儿和同龄小朋友交朋友。慢慢的,肖丽发现,女儿可以大胆的叫出小朋友的名字,也慢慢的开始叫妈妈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一个人会说话,不是生来就有的。语言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刺激,这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条件。小儿缺乏真正有效的语言刺激,或没有反复的语言强化,学说话自然就会比别人慢一步了,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宝宝语言刺激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在婴儿2、3个月“咿呀学语”时期,一开始,婴儿会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如果大人们也能给他一点回应,婴儿就会感到兴奋,就会重复发音,这些声音的刺激,可以锻炼婴儿的语言听觉能力。

在婴儿7、8个月时,婴儿已经能够听懂大人说的某些词的声音。因此父母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与婴儿交流的同时,把说话中的某个词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由于大人用词时总是伴随自己的动作,婴儿也就随着模仿大人动作而逐步开始模仿大人的词音,在经过不断强化、刺激后,婴儿就会从单纯的模仿性发音,逐步学会自己能够说出词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1周岁后,宝宝就开始进入正式的语言学习阶段了,在这个时期父母应多点创造给孩子学习训练的机会,特别是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见多识广了,自然就有想表达意思和有说话的要求,且乐意同父母、家人、同伴说话,交流他们的所见所闻。另外,父母在倾听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掌握语言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快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