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

莎士比亚曾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人人都说,这是阶层固化的社会。前不久在网络上读到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得不承认,出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即使家世不好,我们一样可以高贵。

孩子,请逼自己优秀

这是小贝读到的一个故事:

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是靠替人补鞋为生的裁缝,难免被人瞧不起。

有一个夜晚,漫天星光下,收完小摊后,孩子和父母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谈天。补鞋的父母想起白天,客人包着鞋的报纸上,有一段话,是一个叫龙什么台的人说的,觉得很好,想学给孩子听,那段话很长,学不出来,父亲嗫喏了很久,千言万语憋成了一句话:儿子,你要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后来那家的孩子也是争气,考上了东京大学,之后又去了哈佛念医学院,留在了美国。他的父母亲也不再在市场补鞋,住在非常宽敞的房子里,而这个房子,是孩子念东大的时候,得到奖学金,为父母买的。

后来就经常有亲戚朋友来他家拜访,向孩子的父母讨教该如何教孩子,这家的父亲就总是把当初在星光下,对孩子讲的那番话与众人提及。这是那位父亲唯一能想起来对孩子讲述过的深刻人生教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背后

那一段话,是作家龙应台说的。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那位淳朴的,补鞋的父亲说不出作家龙应台这样的话,他只有一句话,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家长亲手斩断了孩子通向高贵的路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刷遍朋友圈的董卿,说起“不能照镜子、不能穿衣服”的童年,即使最终收到了爸爸的道歉,内心依然遗憾无比。

有一次,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女玩滑梯,那个小姑娘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从带门禁的单元门里出来,很向往地说:“奶奶奶奶,我也想住刷卡、有大花园、能玩沙子、钻洞洞的房子!”

奶奶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开启唐僧模式:“哎呀我的小祖宗,这房子哪是咱们住得起的,就你爸你妈那点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子啊,能供你上幼儿园已经不错了……”

小女孩很失望,已经有自尊心的她看了看四周,眼圈红了,撇撇嘴想哭但没哭出来。她在滑梯上待了大概几十秒,滑下来后跟奶奶说:“咱们走吧。”

那一瞬间,我很心疼那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的她,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也成为住在新房子里的小公主,却被奶奶当头棒喝,生生切断了向往。

我多希望奶奶说出口的是:“行,回去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努力工作,争取咱们早点住在这样的好房子里。”如此,既呵护了孩子的美好,又在她心里种植了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愿望的种子。

生活中最常听见的、让孩子无比沮丧的话,就是这些吧——

我们哪儿买的起;我们哪儿吃得起;我们怎么能和他们家比呢;你就不应该想要这东西,知道这要花掉你爸妈的多少工资吗……

它们似一把把利剑,让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将他们禁锢于眼前的一粥一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识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而希望则拓宽了孩子的生命

一位朋友工作十几年,基本上都在不断折腾,问她为什么很少停下来脚步,她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都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成为奋斗的一代是我们的宿命。经历了物质贫乏的我们,至少要努力给孩子一个相对平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基本的吃穿满足之后,有能力看更多美好的东西。”

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经历越多,孩子就会越谈定、豁达。

因为孩子每天的经历,都将组合成为他们的人生;而身为父母,我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经历。

所以,当孩子对从未体验过的事物表示出强烈的兴致,即使我们此时此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一定小心呵护他们神往的心灵,正是那些或小或大的愿望,无意间拓宽了孩子的生命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可以通向高贵,但教育的本质更需要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第一个故事中所讲的那家补鞋匠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东京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继而让父母住上了大房子,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孩子凭借的就是读书和努力。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例子却是很多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变得偏激或呆板,那些寒窗苦读最终从名校毕业的学生,事业有成的大有人在。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从此消极怠惰,一蹶不振地也不在少数。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心所欲不逾矩” —呵护孩子的愿望,唤醒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而让孩子具有积极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状态面貌,成为会合作,会学习,有智慧、待人以宽并且独立自主的人,就需要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主动地参加各种身体训练活动和集体活动,在运动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在参与中锻炼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促进孩子体格、性格、品格和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目的,既保护了孩子随心所欲的天性,又通过身体教育习得做人处事的絜矩之道。这才是一条真正通往高贵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