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

2016年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曾联合发布了《2014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相对于物质条件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运动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监测数据表明中小学男生的身体素质是下降的,且城市男生速度、耐力素质下降明显。而视力低下、肥胖和龋齿仍然是北京学生身体健康的三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为何有那么多的肌肉男神和马甲线女神,而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因为人家锻炼从娃娃抓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健身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各国家长对孩子健身的态度:

美国:健身要从小培养。

欧洲:健身和学习同样重要。

韩国:健身能让身材和气质更好。

俄罗斯:学习不好没关系,但身体一定要好。

中国:学习成绩大于一切。

让我们关注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我国本身的文化,重文轻武
2.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有时间健身
3.老师经常抢占体育课时间
4.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健身就怕“练坏了”

最终中国的孩子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孩子也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标题 bcdef

目前国家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很好,我们非常赞同、但是,实施效果不佳,原因如下:

1、体育课程单调,无吸引力

2、大班教学,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性

3、完全从分数角度出发,不能让孩子系统提升体能并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

4、缺乏具有体能训练资质的老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必读

其实,强调运动的重要,并不需要父母费尽心思想着如何带孩子运动。 整个6岁前,我们都会发现,孩子们会一直动个不停,似乎根本不知道累,根本不懂什么叫休息。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很容易把孩子们贴上“熊孩子”“捣蛋鬼”的小标签。

所以,家长有更多要改善的方向,第一是减少对孩子的限制、阻拦;第二是为孩子的基础运动能力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小贝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个游戏,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玩。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体育游戏系列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1掷沙包

妈妈用布块做成一个小布袋,里面装入200克左右的细沙。 在地上画一条投掷线,让孩子站在线的后边,向前方掷沙包,爸爸妈妈也可以加入孩子的行列,跟宝宝一起玩,但爸爸妈妈不能掷得太远,要跟宝宝一块儿'学习'。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跟其他孩子一块儿掷,看谁掷得远。 掷沙包能够锻练孩子的臂力和腕力

No.2跳高 

孩子从小喜欢蹦蹦跳跳,跳高练习孩子们非常乐意做。 在地上拉一根橡皮筋,高度约10~15厘米。 让孩子从上面跳过去,如果爸爸妈妈也加入这个运动,孩子会更高兴。 当然,学习跳绳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

No.3跳格子

用粉笔在地上画5~8条平行线,每条线之间相距15厘米,就形成许多格子。 让孩子从第一个格子开始跳起,一下跳一个格,直到完全跳出格子。 格子的大小可以调节。 随着孩子跳跃能力的增强,格子可以画多一些,宽一些。

小贝说

7岁前是孩子发展运动习惯的重要时期。国外的学校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期,孩子每天都有1~2小时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时间,来让孩子从小开始形成“运动惯性”。当他们长大之后,就会对运动形成上瘾式的“依赖”,实现长期坚持锻炼。 不过,正式开始某项运动训练的时间,还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年龄, 不合适的大量运动,也很容易伤害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