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渭敬仰的老师季本 马元泉

(原标题:徐渭敬仰的老师季本 马元泉)

季本画像

徐渭一生有15位老师,有短至数天、数月的,有长达数年的,其最敬仰的、对其影响最大的要数季本了。

季本(1485-1563年),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绍兴)人。明代经学家。明正德四年(1509年),师事王阳明,习“良知”之学,一意研读“六经”,力图纠正学者空疏之弊。正德十三年(1517年)进士,任建宁推官、御史等,直至长沙知府,升沉20年,终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还乡。家居20余年,以著书讲学为乐。著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春秋私考》、《四书私存》、《孔孟图谱》、《律吕别本》等11种,共120卷。

徐渭在他的自传《奇谱》中写道:“二十八岁,自潘迁寓一枝堂,师季长沙公(讳本)。”在《纪师》中写道:“廿七八岁,始事季先生,稍觉有进。前此过空二十年,悔无及矣。”也就是说,在教过他的15位老师中,季本是最给他教益和长进的一位。

季本还乡后,在禹迹寺讲学,他考究经传,治学严谨,传习王阳明“良知”之学,他表里洞彻,胸无城府,人缘极好,对徐渭影响颇大。

徐渭对季本老师是十分敬仰的。他有好几篇诗文提到季老师。例如他写了一篇长约5000字的《季长沙公行状》,详细介绍季本的生平事迹,在该文最后他写道:“兹将于十二月二十日葬于会稽山之横山里。而先生于渭,悯其志,启其蒙,而悲其直道而不遇,若有取其人者。而诸子又谓渭之为人,颇亦为先生所知也。於先生殁且葬,令渭为之状。渭不敢辞,谨以所得于见闻者,拭泪而为之状云。”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二十九日,季本亡故。徐渭特作《季长沙哀词二首》以纪念。其一:“槐树宛低廻,犹疑讲习开,死因双宿去,生为六经来。绕瑟飞春水,传灯暗夜台,三年更筑室,未了独居怀。”写先生在槐树旁的禹迹寺讲学,考究六经,夜以继日,顾不上更换好一点的居室。其二:“经学千年启,斯文一线传,汉廷蒲璧日,汲冢竹书年。见猎能无喜,为渔却忘筌,经生休错认,郑氏老虫笺。”诗中几个词语要解释一下,“蒲璧”:刻有蒲纹的璧(中空的圆玉);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幸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十车,其中就有许多经书;筌:捕鱼的工具;郑氏:指经学大师郑玄。这首诗写先生为了精研经学,纠正学者空疏之弊,不停地探究古籍,从经学大师郑氏出汲取有用的知识,忘了渔猎之喜乐。总之,这两首诗表达了季老师学而不厌、孜孜求真、诲人不倦、不追求物质享受的高贵品质,因而令人敬仰。徐渭还为季彭山(季本)祠写了对联,纪念恩师,联曰:“今朝社友停云处;向日诸生立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