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讲真,VR也好AR也罢,不得不直面资本退烧的严峻事实:讲故事播特效就能画大饼圈大钱的“好”日子,都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花样翻新的会务,眼花缭乱的奖项,都在急剧丧失其说服力。公信力,说到底,并不能靠堆砌数字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开你的发布会,我出去抽我的烟

VR/AR早已经过了概念热的阶段,这是圈内默认的共识。开玩笑说“人傻钱多”的局面已不可逆地结束了,因为即使是完全不可能差钱的资方,也并没有在VR上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用户的宽容度是有限的,即使没有Leap magic搅局,资方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所以,留存率就成了各方共同的梦魇。

圈内弥漫着悲观的气氛,甚至有声音发出“这不是泡沫而是毒瘤”的警告,即使没有外界唱衰的楚歌,就连业内原本的领军梯队也未必自信满满。本来是需要英雄指路的,但是前赴后继的领路人还是不可避免似的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所以,上周沈阳圈内某会现场突发的发言嘉宾被与会嘉宾突袭砸场子的打脸盛况,最先勾起的狐疑还是此事是否系“完美幻境事件”连带。毕竟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完美幻境的订单在天上飞着,不少强烈希望落地实操的内容制造团队就很无助地干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上周沈阳圈内某会现场突发的发言嘉宾被与会嘉宾突袭砸场子的打脸盛况,最先勾起的狐疑还是此事是否系“完美幻境事件”连带。毕竟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完美幻境的订单在天上飞着,不少强烈希望落地实操的内容制造团队就很无助地干瞅着。

最近两期关于“完美幻境事件”的爆料文章收割关注和阅读就是佐证。但是,平心而论,退一万步说,就算完美幻境有管理不当也并不致死吧。而同期我们公布发起拍摄硬件视频评测活动的公告后,也确实在群内吸引到足够关注。可就在我们才开始沟通备选测试型号和标准以及展示方式两天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名叫“VR全景相机网”的新注册服务号连发4组图文评测(ruan guang),华丽丽地抢了我们的白。所以在一番深刻自省之后,我们也从“完美幻境事件”背后读出了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oPro噩梦一样的财报

可以说,“GoPro赶在3·15裁员VR部门到‘没有人会留下’监督这些项目的地步”的新闻,来得实在是太巧。尽管已经是年内第三次裁员,但是整个360°相机厂商圈的心理准备应该还没有做好,毕竟这次GoPro的裁纸刀已经切到高管层,不但营销高级副总裁、运营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副总裁和娱乐副总裁,连之前负责相机和Karma产品开发的消费设备高级副总裁法布里斯·巴比尔(Fabrice Barbier)都已经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就是玩具

千元档的360°相机作为消费级,我愿意像小米一样将其定义为玩具。毕竟这个价位的诸如三星gear360、理光Theta等机器除了在架设专业设备前提供预览校准外,其画质真就只是玩几次就会腻的玩具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oPro开会

入门级的360°相机,就绝大多数是各种名目的3D云台支架捆绑GoPro的“狗笼”系列了。之所以叫做入门级,不仅仅是出于效果的考量,更是因为该系列诞生于VR内容商业化初期,逻辑上讲就是缺少成熟鱼眼镜头拼接全景方案前的高性价比应急手段。仔细想想也很清楚,GoPro本身是靠运动相机起家,其成功最初就基于用户定位精准,迎合年轻人酷炫吊炸天的需求并迎合年轻人性价比优先于画质的购买力。但是专业团队几乎看不上这样的出身,莫说自己眼红山寨“狗笼”圈钱发布的Omni,连谷歌高调出手整的所谓3D 360的Odyssey(16个GoPro加强版Google Jump照样不能秒天秒地秒空气)和Facebook整的360 Surround都一样是给入门级作乘法就想冒充高端的LOW货,难怪没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龙

如果说电影级别就得至少是3D云台支架捆绑的红龙或者单反等专业影像设备的套组的话,那技术含量更多还是在后期拼接处理端,这和≥双目的鱼眼相机内拼内推一体机方案相比,处理难度的逻辑大体相同——即目数越大画质越好,但是处理压力越大带宽成本也越高。在这种平衡取舍中,很难简单粗暴地设立最佳参数,这并不难理解。所以说,入门级360°相机的产品线,索尼、柯达和尼康们并不会稀罕,电影级别的盈利模式又是侧重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所以不单卖硬件,就只能硬挤出一条中间路线——“专业级”,并且试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试水

没错,你并没有看错,传统大厂除了卖地产的雪姨、抱定游戏的姨夫跟卡马克镇场的小扎,几乎都是作壁上观姿态,翻译过来就是,既围观看热闹又绕着大坑走。形象地说,就是先带领小弟冲锋陷阵,但是遭遇广袤雷区或者桥头暗堡之类不明朗情况时,必然冷不丁偷偷急刹车,放身后小弟充当炮灰来投石问路,就像暗棋军棋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论分类

所以所谓的专业级360°相机虽然按理说就是无诺基亚OZO、国际上标杆的Janut Neo以及新晋大热的量子视觉AURA之类。但是诺基亚限于镜头数量,没有3D效果,售价在32万人民币左右;Jaunt包括24高清摄像头成本直接飙到100万以上,再加上操作难度、布设难度、养护难度,合该不单售;因此催生出那些对于市场现成解决方案不满的VR内容制作团队的定制360°相机的市场。完美幻境为代表的一类轻量化一体机,严格来说就是为定制化相机自由化的折中方案商。他们之间的差异化,并不能在参数上轻易看出,更多需要看拼接质量、音画同步等具体细节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灰色的心情

所以,在本周初量子视觉的AURA发布会,才开始没多久,就被几位熟识拉出去抽烟了。抽得也不凶,并没有于大爷作死的唑劲儿,大家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哝哝嘴摇摇头又点点头,然后继续各自抽烟。尽管AURA参数和性价比很好看,也有很多亮点加持,我们由衷为国产点赞,但是底层逻辑上,360°相机多一台性价比爆表的选择并不至于根本上解决优质VR内容匮乏的难题,这也是很客观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根

说了那么多负能量的话,并非想要报复社会,而是同广大硬件商站在同一立场上,反而发现相当了不起的问题:

1为什么我的相机销量小?

2优质VR内容卡在哪儿?

3VR真是圈内小众的狂欢?

4360相机用户最想要什么?

5怎样在同质化下求生存?

……

当然,并不止这些问题,每个360相机创业的厂家都有各自的考量侧重。在狗笼到电影级之间求发展的轻量化一体VR相机商其实数目众多,大家在各有各自问题的同时,也真的各有各的优点。AR/VR圈说大也大,上下游的企业很多;说小也小,圈内会场都看着眼熟。大家一起抱团,共同吸睛吸金,总归是好的。

预知后事如何,多沟通多交流,共同正视抱怨的声音,合作解决问题,下周再聊。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