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有时候梦想离我们太遥远了,于是我们只能默默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我们成为老农的时候,没准就成了风口上的猪,致富了。比如说养猪。

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磨砺自己。但是很多时候,社会的浮躁让我们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没有规划则会失去航道。

目前大部分职业规划的书,都在说怎么做,你就可以更快的得到更高的职位,走向人生巅峰,但是我觉得其实不是,职业规划本身就是想未来的一种预测,谁敢保证自己几十年内,每一次都能判断对。所以,我觉得,职业规划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向成功,而是为了少犯错。

普通人的职业成长,其实就是一个老农的翻版~但是老农也不是想当就当的,他需要有四个阶段的成长路径:苦力,技术,资源和投资

1. 苦力——吃苦的力气都没有,怎么下田干活?

很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自己每天就是打杂,不是帮人买盒饭,就是收发快递,还有就是打打各种文档表格。看看那些所谓主管,干的活,其实自己也能干,为啥就没人原因给自己机会,让自己试试呢,而且如果老板或者上司不给机会,自己怎么才能成长呢?

心浮气躁和眼高手低,估计你们都听烂了,鸡汤格言和励志人物传记你们估计都快背出来了(都是高考出来了,谁比谁的例子少了啊!),总之一句话,道理都懂,就是没法过好这一生。

其实我们需要搞明白一件事情,有时候你的梦想,是需要曲线救国的,也是需要时机的。也许今天我的兴趣是骑行一族,励志在骑行族里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决定加入ofo。但是如果后天你有了女朋友,她更喜欢旅游,你会不会爱上Airbnb呢?鲁迅先生都能弃医从文,你又何尝那么坚定你的路线100年不动摇呢?你要坚信,任何一份工作做了三年,你所接触到的,都不应该是点,而是片。

因此,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多做,见识到不同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你所不了解的世界。所以新人根本就不要抱怨,因为你刚入职场,除了苦力,什么都不会,也许你会,但是你无法向周围人证明你确实会,所以你就只能当苦力。特别注意,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觉得理论上说的通的事情,实际执行会很容易。所有人都知道把大象装冰箱一共就三步,关键是谁能完成第二步。

总结来说新人职场开始一定是苦力,尽快度过该阶段的方法就是,不断依靠小事的成功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信任的积累,完成第一个跳板的跨越。

这个阶段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羡慕别人的快速进步,因为那除了会带来愤恨嫉妒不满以外,不会有任何正向作用。

2. 技术——兴趣是第二生产力!

现在各行各业具体的技术其实不同的。比如建筑行业可能设计和施工很厉害,但是搬运就比较一般;互联网行业编程技能很值钱,但是产品经理就不太重要。这时候自己的规划就比较重要了,一定要选择高成长性的,而且容易进行积累的。

就拿现在在风口上的互联网教育行业来说,教育培训行业,销售的成长曲线非常陡峭,有些人就很会说话,对顾客心理把握精准,马上就有业绩,有些人腼腆,怎么都不行,话术都不顶用。但教师的成长曲线就比较平缓,毕竟就是再牛逼的老师,也没有说三两节课就能成为超级牛人,让学生半个月就从30分跳到120去。但是,销售的脆弱性却远比老师更强。因为无论多牛逼的销售,只是教育的延伸,你能把家长忽悠来,但你能把学生忽悠的出成绩么?智商税收上几次就不行。教师则不是,你能带住一个学生,你就有可能带住下一个,哪天开始带班了,发现带不了,可以继续回去只带一个。所以教师可以一直干,因为教师的知识几乎是不更新的,一百年人们学的数学语文知识跟现在学生学的一模一样,根本不会发生本质变化。但是销售不是,一套话术大家熟悉了,立马就会失效,就得想出新的办法。所以60岁以上的老师几乎是无敌状态,因为他面对的始终是孩子,但是60岁的销售,等等,世界上有到60岁还依旧奋斗在销售一线的人员么?

所以,要有一技之长才是最务实的。但是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只会搬砖,不在搬砖的知识迭代甚至家装,家居,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你也只能是搬砖了。兴趣是第二生产力(因为钱是第一生产力),你喜欢文字,就请继续下去,没准在未来,你的专业会成为码农自媒体;你喜欢旅游,没准你就成了 下一个Airbnb;如果你有很多兴趣,比如车,表,美女?不好意思,我也感兴趣......

3. 资源——人脉才是关键!

社会上所有的企业说白了本质上都是资本+技术+苦力。这三者中,最多的,价值最低的就是苦力,每一个企业都有很多非核心部分 本质上都属于苦力部分。其次多的,与大家印象相反,不是技术,而是资本。随着风险投资的兴起,这个社会上资本已经不算是稀少了。那些风投别看每天人五人六的,其实他们每年都有投资最低限额,他们非常发愁怎么把钱投出去。最后,也是最少的,就是技术。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技术牛人,比如互联网里的架构师,比如影视行业的编剧和导演,比如教育行业的教师。他们才是行业当中最稳定的中坚力量,无论企业倒闭还是扩张,他们这些技术大牛始终都会获得比较大的收益。只要行业继续往上走,他们就会水涨船高。

但做技术的也有问题,就是怎么打造个人品牌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让别人认识你的价值。这里的别人,不是指同行,而是其他完全不懂技术的人。比如一个程序员,连简历都不会写,怎么去应聘,要知道第一轮审核简历的人很可能并不是什么CTO,而是HR甚至机选。你就是再牛逼,连进入最终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提展示实力了。

所以,做技术的一定要往自己头上加各种显著标签,也就是名声。很多外行的人可能不懂什么Python、C#之类的编程技术,但他们懂阿里技术总监、腾讯产品总监之类的头衔。比如有名的冯大辉,其实他自己也说,自己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好,但架不住他有阿里技术总监的头衔,而且会写文章,所以他名声很大,从阿里离职就加入到丁香园,现在又自己创建了无码科技。虽然过程闹得不太愉快,但并没有对他本身的职业生涯造成多大影响。

职业成长的典范李开复博士最开始做技术出身,大学期间就是语音分析的顶级专家。然后开始进入公司完成技术商业化。让李开复名声大振,达到影响力顶峰的其实是他成为Google中国区总裁。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不少高端人脉关系,而且将个人品牌打造的一时风光无量。这些资源在他发现Google中国无法继续的情况下,使他成功转型为风险投资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孵化社区创新工场,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的一个更辉煌的领域。李开复博士其实已经很久都没有重量级技术的问世了。虽然他依旧是顶级专家,但他现在已经不依靠技术,而是依靠自己对趋势的判断,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来完成商业和技术的同时进步。

4. 投资——去实现梦想吧!

这个时候,人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投资。比如现在已经被收购的太阳公司老板,别看公司已经不行了,其实人家财富值反而更好了,原因就是因为他当年花了10万美金投资一家非常小的搜索公司。当年俩傻小子背着服务器找他,给他演示了一遍,他就当场掏钱,连公司估值股权占比等啥都没谈,非但如此,还拉着他的好友NBA球星奥尼尔一起投资。好吧,他投的就是当年的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