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常有顺丰上市涨停的消息传来,早上上班打开凤凰网,《顺丰上市后连续四个涨停,王卫身价1985亿超马云》就跳入眼帘,可以说,王卫是顺风顺水的赶上了马云。

快递,几乎依存于我们每天的生活,“这件东西较贵,你顺丰给我吧。”顺丰快递也常常成为了人们选择快递中的首选。

但是,王卫真是那么顺风顺水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不由地想起十几年前在福州的一次采访。

时间约是1999年前后,那次采访时受福州邮政局的邀请,到鼓楼、台江采访几家顺丰快递公司。

采访由邮政的人员带队,福州电视台和多家报纸媒体记者参与了采访。

采访当然是讲顺丰的坏话,因为当时的快递业务邮政专营,顺丰属于“任人宰割的对象”。

面对媒体的蜂拥而至,几家快递营业点的人员也是一脸的茫然。

邮政的执法人员,自然更是冲在前面,查封了顺丰的快递业务点。

今天,我们知道顺丰是目前中国速递行业中投递速度最快的快递公司之一,去年5月23日,顺丰股权置换欲借壳上市,资产作价433亿元,今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正式登陆A股。

但是他的昨天,出生时也是嗷嗷待哺,成长时更是遭遇邮政专营的粗暴伤害。

而且,邮政专营有尚方宝剑《邮政法》:邮政专营被写进法律的,其他人想从中分一杯羹,那是很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3月26日成立广东顺德顺丰速运,初期的业务为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顺丰的服务网络延伸至中山、番禺、江门和佛山等地。上个世纪末,在“邮政专营”的威胁中,顺应市场的顺丰业务向华东华南推进,并在狭缝中艰难而蓬勃的生存。

起初,顺丰在业务运作中采取了一种简单的承包方式,给业务员划片、划区,每人负责一块"责任田"。各个片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从开拓到收获,逐渐丰饶起来。一位老业务员回忆说,当时很多业务员骑摩托车取送件,时常有人不幸遇到车祸,断胳膊断腿是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2年顺丰成立总部之前,顺丰在全国总共有180多个网点,虽然华东和华北市场进入不深,但名声已经在外。而在九十年代末,国内快递业务在顺丰总体收入中的比例也增加到近40%,顺丰从开始时的“香港件”一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走路,有了奔跑的可能。

但是,你想奔跑,有人制约你,邮政法规定的“邮政专营”就是最大的羁绊。

于是乎,我“有幸”参与了那次福州邮政局组织的针对顺丰快递“违法”的采访,目睹了邮政执法人员对顺丰的“大开杀戒”。

封存了顺丰业务门脸,封存了快递邮件等。

邮政专家对“邮政专营”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二是保证公民的通信权;三是通过专营来补贴邮政业务普遍服务而造成的亏损。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顺丰是一家私人公司,没办法保证邮件的安全。

采访中,自然有“证人”接受采访:我们给顺丰的快递,他们没送到,丢失了,损失惨重。

但是,我们知道,在其他渠道快递邮件,也出现过丢失的情况。

但是,但是我们记者的头脑里,《邮政法》的法律,顺丰违法经营快递业务,就是违法的。

第二天,福州多家报纸大版面报道了针对顺丰的查封行动,题目无不体现“顺丰违法开展快递业务被查封”。

现在想来,当时的采访和报道是那么幼稚和可笑。《邮政法》经过几次的修改,私营快递已经不是邮政的特权,顺丰也名正言顺地拓展业务并上市。

但是,我进一步思考的是法律:现在的很多部门法律,是否还有被部门绑架,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条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