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那么简单 | 原来你是这样的清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又是一年清明至。提到清明,除了三天小长假,我们总是先想到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祖先和英烈,慎终追远,表达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人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武警黑河边防检查站官兵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新华社发(刘松摄)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孩子们手持菊花参加清明祭祀仪式。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清明一到,雨水增多,是春耕的大好时节。黄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西汉《淮南子·天文训》

在重庆市丰都县龙孔镇大面场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农机手操作机器在麦地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清明,既让人追念逝去的生命,也让人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感悟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这首古诗描述的就是清明时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

游客在安徽歙县棠樾村牌坊群踏春赏花。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春到浙江西塘古镇。新华社发(庄颖昶摄)

游客在河北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游客在江苏泰州市千垛油菜花田观赏油菜花。新华社发(俞方平 摄)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不断丰富和传承,清明节融合上巳节、寒食节等传统节日的精髓和内涵,形成了交游踏青、冷食、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多种节日民俗活动。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寒食节,总在清明前二、三天,其时要禁火,只能冷食,故谓之寒食。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古时是水边嬉戏、男女约会的日子。至今仍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隆重节日,有的就叫它“迎春节”或“祭祖节”。

游人在北京郊区怀柔山村放飞风筝。新华社发(卜向东摄)

在北京柳荫公园举行的首届柳文化节上,游客将柳枝插入苗圃的土壤里。新华社发(张传东 摄)

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幼儿园的小朋友玩碰蛋游戏。 新华社发(赵东山摄)

清明,人们吃的食物也和平日不同。先往下看,看完就去吃!

上海一家糕团店的工作人员搬运刚出炉的青团。吃青团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清明节习俗,古人在“寒食节”期间熄炊,只吃冷食,并用植物叶子将饭团染成青色进行祭祀。如今,青团已成为一道时令特色美食,在清明节前后格外受欢迎。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浙江省临安市一家特色食品店的员工制作“清明果”。“清明果”也叫青团、艾果,分甜、咸两种,是用浸染了艾草或鼠鞠草汁液的糯米粉或米粉包馅料后蒸制而成的。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在山东省荣成市玉龙社区,荣成市幸福街小学的学生们和社区老人一起展示捏好的面燕。清明节是春燕回迁的时节,山东荣成素有捏面燕迎春的习俗。面燕是用小麦面粉配上食用染料,经手工揉、搓、捏、剪、压等工序,最后上锅蒸制而成。新华社发(林海珍摄)

编辑 · 吕帅

(原标题:没那么简单 | 原来你是这样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