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笔底风华自悠然

最近,笔者拜读了陈同钢先生的力作《宝鸡赋》,为陈老的文学底蕴、艺术襟怀、文笔功力、广博学识所深深打动。陈老祖籍福建,得八闽山川河海之灵气,却钟情于宝鸡的高天厚土。他对宝鸡人文历史、自然景貌、风俗民情、社会发展的熟悉程度及观察深度,让以土生土长“宝鸡人”自居的笔者,也心生敬佩和感叹。
   《宝鸡赋》开篇,“巍峨大秦岭,滔滔渭河水,八百里秦川西端。山合塬尽,巍峨一城。面对大中原,背靠莽昆仑,南翥凤凰通川蜀,北越陇关接甘青……”气势雄浑,视野高阔。
   接下来,作者分历史宝鸡、人文宝鸡、智慧宝鸡、和谐宝鸡、今日宝鸡几个层面,对宝鸡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扫描。笔触细腻,全面详尽,文采飞扬,纵横古今,表述精当,珠玑列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激情迸发,意境幽深,笔锋雄健,功力高深!
   说起赋这种古代有韵文体,它是件“硬头活”,写作功力一般者很难写好。从最早诸子百家散文中的短赋,楚时的骚赋,汉代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的律赋,宋代的文赋,期间有不少诗文大家留下了众多以赋为文体的名篇。赋的艺术形式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它讲究文采和韵律,既要有诗歌的诗意美、韵律美,更要有散文的底蕴美和语态美。在《宝鸡赋》中,笔者感受到了上述的各种美感,其韵味绵长,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据了解,陈老为写《宝鸡赋》做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是他担任总编,历时五年精心编纂的《宝鸡历史文化丛书》(12卷)的收卷之作,深厚的宝鸡历史文化积累和对宝鸡历史文化的挚爱,催生了《宝鸡赋》的完成。几年间,他为了写好《宝鸡赋》,精心构思,反复酝酿,多次修改,提纯精炼,从最初的近万字,凝练到如今的一千字。他认真严肃的写作态度,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值得我们文学晚辈们学习借鉴。
   读罢《宝鸡赋》,笔者心生感叹:谁会相信,这样一篇壮写宝鸡、情写宝鸡、巧写宝鸡、熟写宝鸡的激情漾溢之作,出之一位高龄作家之手!
   笔者于此向各位来宝鸡游客放言:欲识宝鸡,惟有此文!
   笔者再向诸文学之友谏言:欲写宝鸡,当读此文!
   笔者预感:在宝鸡敞开宽广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共襄腾飞盛举之时,《宝鸡赋》将是一张宣传宝鸡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名片”!
   品读《宝鸡赋》,笔者心生遐想:何谓艺术青春?何谓不老人生?陈老以他的笔耕不辍、执着探求、孜孜求索和艺术激情,在人生晚年,却绽放出文学创作的青春光彩和生命火焰!他以他的日积月累、广闻博记,独到洞察和大爱情怀,为广大文艺创作的后来人,昭示了才思不竭和灵感常现的不二法门!
   笔底风华在,韵味自悠然! (作者系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剧作家)

    (原标题:笔底风华自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