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绝不“束手就擒”

开栏语

从本期起,“锦水”版推出“杂谈”栏目,本栏目主要刊登杂文和文艺评论。杂文要求对现实生活和文化发表观点和看法,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文艺评论要求对当下的文艺作品和文化现象展开批评和讨论。

欢迎广大作者朋友赐稿。

在跨界和小鲜肉统治的电影市场,辉煌一时的“第五代”已成为存在的被遗忘。64岁的夏钢时隔十多年又出山拍片,新作《夜色撩人》日前上映,没能撩动市场的票房,可说意料之中;撩起恶意差评,却在情理之外。最后,撩动的是老爷子的火气,实在是始料未及。

这是一部闷片吗?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开始,夏钢就善于敏锐地抓住情感中的痛点,“尺度”绝不是问题。

余男有自己的美发店,有恩爱英俊的丈夫,有充满情趣的“红绳游戏”,然而看似美满的生活一夜之间就能毁灭:月夜,从梦中惊醒,她被俩匪徒捆绑推入客厅,而丈夫早已束手就擒,最后舍财免灾。

人没事,人心却撕开了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洞。

跟随余男不断闪回,女性观众也许更能感同身受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心病——俩歹徒矮小跛足,孔武有力的丈夫为何毫不反抗而只是好言相劝?甚至自己被上下其手也没有愤怒失控?密码是自己的生日丈夫居然记不住?这时回想抢劫现场,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夫妻二人被绑平静陌生如不相识的路人,是多么可怕。

信任在一夜之间坍塌,举案齐眉变成了同床异梦。警察王千源是余男的蓝颜知己,但余男此次要他查询真相,却被劝阻,反而告诉她不要像翻石头的猴子,因为石头下面其实什么都没有。这位暖男看起来通情达理,其实内心也被“道德绑架”的绳索捆得死死……

虽然披着“悬疑”外衣,电影的情节其实不复杂,但人物却不简单。案子很快就破了,但吞下信任危机的诱饵却让你在人心的迷宫里越走越远。

《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须一瓜的上一部小说改编为电影《烈日灼心》捧出了三个金爵影帝,而这部电影则远远没有这份运气。从夏钢看到小说到搬上银幕,竟然历时十二年。电影市场说起来热钱涌动遍地黄金,但一看剧本不商业,就没有人投钱。“电影不是迎合市场,而应该引领市场”,夏钢和编剧妻子孟朱坚持了十年,找不到喜欢的题材就不拍,宁肯面包改馒头,就一直闲着,就敢这么闲着。

女人心似海深。余男内心的纠结和轴让习惯快餐速食的观众消化不良。为何一直对一个无意义的假设纠结扯淡了一个小时还没有结果?这真是一部小题大做的电影吗?不是拯救地球拯救世界才叫大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冒险探索充满了兴趣,对自己的内心却知之甚少。

影片的核心是选择,把伦理的追问从家庭扩大到社会层面。作为一个丈夫,你是遇事冷静考虑周全还是胆小懦弱?妻子会感念你的理性保护还是怨恨你将她置身黑暗与猥琐?作为一个警察,你首要的职责是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还是与匪徒殊死一搏?你的英雄主义情结是否值得别人付出生命?

电影真正撩动人心的,是剖开人心又不给出是非曲直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但有时候你希望观众思考,比希望他们掏钱买票更难。

面对资本和市场,许多大导演都束手就擒。代表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高峰的第五代电影运动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落幕了。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这个群体早已在商业化浪潮中分化解体。时代变了,但这不是“与往事干杯”的理由。作为当年一员干将,夏钢用个体创作坚守并延续着那一代的使命,无论是“遭遇激情”,还是“无人喝彩”,即使像片中王千源那样付出代价。

所有人都相信,唯票房论的时代会过去。但如果一个个都不挺身而出,谁又能坐享其成呢?

(原标题:绝不“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