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微学校:尝试“玩”的教育

  好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上极限飞盘课。张释文摄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刘伟)14岁的张小呆2016年9月转学,去了一所微型学校——好奇学校,成了这所民办全日制学校的第一个学生。

  张小呆(左一)和同学们在桌游课上。池晓摄

转学前,她在成都一所重点初中读书,成绩优异,但她不喜欢学校里太过枯燥的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天天背书、天天考试、天天抄卷子。”张小呆说,学习的压力经常让她做噩梦。

但在好奇学校参加的活动让她得到了释放。在一次鸡蛋通识营的活动中,她参观了养鸡场、学习用鸡蛋做了煎饼,还创作了有关鸡蛋的诗歌。

张小呆爱上了这种好玩的学习方式。她说:“这比较符合我对理想中学的认识:老师跟学生像朋友一样,可以愉快交流。”

张小呆进入好奇学校半年后,学校又迎来了8名学生,4个来自成都本地,4个来自北京、西安等城市。

好奇学校创始人池晓曾就读西北师大附中。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从初中后半段开始,他开始不喜欢一切应试的东西。高中时,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写诗、谈恋爱、打电游上。

  池晓在好奇学校听别的老师讲自治课。张释文摄

2013年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池晓决定用“玩”解救那些被单一考试和固化的学习困扰的学生。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好玩而有意义的。“不少孩子都是在玩耍中爱上学习的。比如电子游戏,就曾锻炼了我快速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因为遇到难点怎么攻克是讲技巧的。”

好奇学校没有固定的课程大纲,老师各有强项,他们不是单纯的讲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我们招收12-18岁的学生,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终身学习者。”池晓说。

在这里,学习不只在课堂。一个学期20周,只有一半时间给了课程,2-3周进行项目制学习,其他时间由老师或学生组织游学活动。

英语、数学、戏剧、地理、经济学、创作等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每个学生的课表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并充分利用老师授课和互联网的在线课程资源来学习。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我们的很多课程接地气,不一定学得过深,但要能帮助塑造学生的思维,并在生活中学有所用。比如数学,要求学生做到极简、精确的同时,还要掌握知识的细节,知道数学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池晓说。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方式是项目制学习,要求学生建一个烤披萨的面包窑,然后卖披萨,再用赚来的钱去欢乐谷玩。从设计方案到建造施工、验收、烤出披萨,学生们学习了工程学的细节、控制炉温、如何做披萨和鸡翅,以及如何销售产品。

“因为成都的雾霾,学生们虽然没去成欢乐谷,但是目标导向的学习完成了,学生们充分发挥潜能,证明自己可能是建筑师、厨子、会计或披萨店老板。”项目老师姚高华说。

  好奇学校的日本主题周,同学们在制作铜锣烧。池晓摄

自从上了好奇学校,张小呆觉得学习充满了快乐和意义。她说:“面包窑项目让我们双手沾满泥巴,但是我太喜欢了,不敢想象在传统学校能做这些刺激的事情。”

张小呆们的背后是支持个性化教育的家长。这些父母厌倦了传统应试教育。

有人不理解张小呆妈妈丁莹的选择,为什么让能考上大学的苗子离开传统学校?但她说:“学习压力太大,动不动就全年级排名,孩子经常抱怨太累太折磨。我只想给她多几年快乐、宽松的成长环境。来了好奇学校,她整个人都积极了,正在创作侦探小说。上个月,她还自己作词作曲写了歌。”

  张小呆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Dear小呆”中发表的作品《最好的拥有》。截图自公众号

“高考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如果为一场考试做长期的准备甚至失去个性的话,那还坚持什么?”丁莹说。

池晓说,好奇学校还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一批学生不仅是来此学习,也是与学校共同解决问题。”这并未影响家长的热情,参加过夏令营学习的家庭都很赞赏池晓的开放思想和远见。

“不确定性恰恰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我们定义的成功是培养真正好学的人,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独立思想为社会创造价值。”池晓说。

每个来好奇学校的学生开始学习前,池晓的团队都会跟家长进行一次细致的交谈。学校目前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未来的方向:与国外学术机构联系,帮助申请大学;支持学生创业;帮助学生直接在企业中获得一份工作。

为此,好奇学校开设创业课,使学生18岁前可以经济独立。“如果学生中途离开,我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池晓说。

  老师和同学们在上数学课。池晓摄

尽管目前有些入不敷出,但好奇学校仍准备投资引入IT平台,让老师间的协作、师生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还在与其他民办学校谈合作办学的可能。

目前,中国小微学校的具体数字尚无法得知,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小微学校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说,个性化教育值得进一步探索。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传统学校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制度之内通过汗水和辛苦拼搏成功的机会,小微学校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张小呆的前途还未可知,她说:“我想以后去国外读大学,但或许中途我就退学创业了。这听起来很刺激吧,不过现在我要享受在好奇学校的每一天。”

(原标题:小微学校:尝试“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