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美称,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长期以来,大多数坦克舱内环境较差,高温令人汗流浃背,加上粉尘烟气弥漫、噪音震耳欲聋,不仅影响官兵身体健康,也制约了坦克战斗力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坦克这种内部空间极其狭小的封闭车辆,几个大汉和高功率发动机变速箱挤在一起,在夏天那温度和湿度,自然是感人肺腑。没有空调的坦克,通常来说在32度的气温下,坦克舱室内温度经常性达到45度,驾驶员最惨,他所在位置温度可以达到52度。

大部分老式坦克为什么没有空调设计

目前国外的一些主要坦克型号,比如美军的M1A2,俄罗斯的T80Y坦克,都带有原生的空调设计;而一些新的坦克改型,也后续添加了空调,比如豹IIA7。而直到99A型上,中国装备的主战坦克才第一次安装了功率为4千瓦的空调——就连老99也一直没有空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车辆空调,利用的是氟利昂等制冷剂不断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实现吸热和放热,实际上和多数家用空调是一样的。这种原理的经济性很好,但是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笨重,不耐严重的冲击和颠簸,极其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大战的时候可没那么多人手去充氟。

再加上难以满足对核生化攻击的三防要求等原因,虽然这类汽化物循环制冷空调被不少轮式和履带战车采用,而且实际使用中也非常受欢迎;但是99A坦克的研制单位坚持认为,这样的空调系统不能应用在主战坦克这样必须在一线进攻、在最恶劣战场条件下使用的装甲车辆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本身不是燃气轮机动力的坦克,又不宜额外安装专用的小燃气轮机辅机做空调动力的话——坦克内部非常狭窄,往往内部已经没有安装空间,而外挂这样的热机做辅机,又会形成非常明显的红外暴露特征和被轻小武器击中以后引发起火的隐患。

无空调老式坦克内部环境有多糟糕

在各国的坦克兵中,操纵苏式或是仿苏式坦克的士兵恐怕是最为辛苦的。从冷战初期开始,苏联的坦克设计就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为了减小受弹面积,并且减轻重量增强通过能力,坦克的外形必须要小,但狭小的坦克内,却要求装上尽可能大威力的火炮,尽可能先进的设备。这样一种设计悖论的最终结局就是:设计师只能牺牲掉乘员的舒适性和人机功效。

T64坦克的内部空间非常狭小,乘员的工作环境更加糟糕。首先,其车高被进一步压缩到了2.2米,已经完全无视了坦克兵的实际感受了。因为塞入了巨大的轮盘式自动装弹机和尺寸更大的弹药,车内空间更是被压缩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哪怕是苏军坦克兵只招收矮个子士兵,但这种环境的确是很难忍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64坦克内部的工作环境之糟糕,已经到了闻名全军的地步。如果是夏天,狭小的环境加上内部的高温很快就会让T64坦克变成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的蒸笼,经常有乘员出现中暑情况:在夏天运行半个小时后,坦克内部的温度经常飙升到60多度。

比如在1975年7月,驻东德集群的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进行了一次大型演习。该部的一辆T64坦克的炮手和驾驶员在演习中就因为严重中暑相继晕倒,全靠救护及时才保住了性命——经过测量,车内温度已经达到了65摄氏度!车长是一名多年的资深老坦克兵,估计是已经习惯了恶劣的环境,才没有在操纵坦克时出现不适。一个小时后,一个坦克团中已经出现了30多名中暑病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克内部在夏天出现高温,倒不是俄国坦克特有的情况。但内部空间狭小,乘员的战斗环境十分不舒适,很多操纵部件也设计得不合理,严重加快了战士们的体力消耗,所以身体出问题的情况格外频繁。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成为主流

如今,世界军事强国的主战坦克,大都安装了舱内环境控制系统。比如,美国“M1A2(SEP)”坦克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其配备的热管理系统组件能确保乘员舱温度在35℃以下。又如,以色列“梅卡瓦4”坦克在搭载了出色的防护装甲和先进的主炮以及电子系统的基础上,依然腾出“紧俏”空间,在驾驶舱和载员战斗舱室均安装了空调装置。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坦克供电、蓄电技术得到较大发展,让坦克有了足够的电力供应能力,也为解决舱内环境问题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总装装甲兵某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集智攻关,突破了“供耗电平衡”“系统优化协调”等难题,成功研制出包括空调系统在内的坦克舱内环境控制系统,并将该系统嵌入某新型主战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系统在坦克舱内共设置8个出风口,“四面来风”为乘员营造“冬暖夏凉”的舱内环境,使坦克在夏季行进过程中舱内比舱外温度低5℃。它还改变了单一依赖悬挂的减震模式,在座椅下方加装阻尼,实现二次减震;通过空气循环系统持续向车内输送新鲜空气,并形成舱内“超压”,有效隔绝尾气、烟尘;在动力舱和乘员舱间加装高性能隔音板,有效降低了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