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

父母工作忙碌

宅宝宝的出现与父母日常带孩子的方式有关。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迫于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他们只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带孩子。

父母本身工作就非常忙,加之生活中的琐事占掉部分时间,剩余给孩子的就更少了,在家带孩子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出门的情况就更别提了。

原因2:

老人精力不足

许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带孩子,或是保姆代行其职。而老人的精力本身有限,日常家务也十分繁杂,所以老人带孩子时大多时间都是让孩子待在家里,每天可能固定的某个时间点会出去溜达一圈,但时间有限。

在这种模式当中,孩子很难在小区里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交往圈子,因此通过外出玩耍获得的快乐的体验感并不强。

更严重的问题是,孩子由于甚少出门、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 ,等到终于有机会出门的时候,反倒会显示出怕生、不敢与人交流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3:

户外缺少吸引力

再次,孩子在外玩耍的元素比较少也是让孩子不愿出门的原因之一。像孩子在小区里找不到固定的玩伴、家附近没有合适的玩耍场地、广场上的健身设施不符合小孩的身材比例等等原因,都让孩子不愿意出门。

反而在家里时,孩子有感兴趣的玩具,家里的环境和场景也能任他设置,孩子能够玩得很开心。

原因4:

玩耍的天性受到抑制

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在外玩耍时受到的限制太多,大大降低了孩子的活跃度。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时总是顾虑太多,一会怕孩子摔了、碰了,外面脏东西太多弄脏了衣服,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导致不开心……

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全部集中到家长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顽固的枷锁,把孩子紧紧地锁在其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而在这种高度限制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变得胆小、娇弱、不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相反,那些能够在外面自由的参与活动,自主与人交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积累,能够获得好的反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人处世都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几点,如果家长们发现家中出现了宅宝宝,一定要及时的调整宝宝的心态,多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外出机会,如结识同龄的新伙伴、进行有趣的户外运动等等,因为这样经历无疑对于宝宝性格的塑造、视野的开拓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