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大学校园里“传道、受业、解惑”的群体,大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可谓显而易见。与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大学教师更多地是在培养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们理解知识,而非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当然,我们最常见的或许是——大学教师上完课拎包就走,但却从来不知道他们中的一群人,在下班后仍然潜心备课、科研等等活动。每天晚上路过汇文楼,抬头看到四楼的某个屋子,便会发现开着灯,某位老师依旧加班工作。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学校规定下班,为何还留在学校里继续待着,如果可以给一个回答,我想这些老师们的答案会是——还有工作没有完成、回家效率不高、备课资料方便查找……以上我说的大学教师,就是我身边的人。

给我感触最深的事情,是在我考研期间。如果有问题向老师请教,哪怕下班,没有吃饭,她都会在办公室等我,帮助我解答知识上的疑惑。大学教师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往大了说,确如韩愈《师说》所言,“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应该将传道、授业、解惑贯穿到培养学生和教学当中。而从小处来说,那就是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中,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甚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指导与引导,这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大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在对沈阳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W进行采访过程中,他主要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学教师这一群体职责的看法。第一,基本的职责就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传道受业解惑’,大学老师应该注重将方法或者思维交给学生们,而不仅仅是讲授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同时,还应该解答学生们的疑惑,这种疑惑可能不只是学业上的疑惑,生活中的、就业选择方面的都应该包括在内。第二,作为大学教师,或者说已经是一名科研人员,更应该注重知识上的更新,随时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在授课的时候,教给学生们的都是陈旧老套的案例,不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体现教师没有充分备课。第三,尤其是文科教师,更应该培养和注重学生们人文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教育。不是强行地灌输思想和知识,而是启发他们,让他们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另外,由于文科类专业更多侧重于论文的撰写,所形成的成果往往不是直接起到作用,但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会对社会产生润物无声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作为大学教师,他们所承担的教育或者人文责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塑造人。回到大学教师这一责任上来,就不得不提到教师的科研,它不仅仅是衡量大学教师职责的一个指标,更是大学教师是否有代表作或者产出成果的具体体现。

相比于理工科研究者而言,文科类研究者的项目或者课题都少之又少。因此,拥有一个可以做的且被认可的项目着实不易。而且,文科类的研究者更多的是将个人的成果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而很少见到以专利的形式产生直接效应。因此,从文科类研究者角度来看,他们更多地认为,科研成果对于社会来说,大多数产生的是教育价值或者说是文化价值。在采访过程中,沈阳某高校的文学院教授Z表示,从她所教授学科来说,自己的科研成果多是给后续研究者或阅读该论文的人一种审美享受,甚至是一种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近些年来,Z教授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开设《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因而,在她看来,她的科研成果更多地是为读者提供精神层面的理解与启迪。

沈阳某高校党委书记L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近些年来,他十分关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的现象。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将成果转变为社会价值的表现。另外,很多大学教师有自己的著作,例如文学专业的教师也会进行创作活动,那么,他们的创作小说等,就是一种自己的科研成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大学的格非、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悦然等,他们在大学教授课程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创作试验,将自己潜心创作的作品出版呈现给读者,这会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更多的还是文化价值或者精神价值,供人们汲取。与此同时,L老师还谈到,文化产业也是一种体现,它更多地要求文化研究者去挖掘内涵与深层次的因素,推动整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文科类研究者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报告或者调查的形式,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和知晓,将调查出来的数据与结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不但使文科类教师的研究成果有了可以展示的机会,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靠支撑。

由此看来,作为大学里不可或缺的群体,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与义务,他们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向社会做出贡献,成为一名真正的教书育人、创造价值的“红烛”。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在不断地研究摸索中,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将科研与教学之间达成尽可能的平衡状态。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教授给他们质疑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过来,也不断激励着大学教师们向前迈进。

作者丨谦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