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正当青春

任性,不是有钱,而是没钱也要想办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杂志社做了9个月记者,工作走向正轨时,姜超明却独自背上行囊前往云南。在大理的一家客栈一边做义工,一边四处游玩。3个月后,她回到长沙继续工作。一年后,一个朋友邀请姜超明帮忙经营管理新成立的客栈,她义无反顾地去了。

然而摆在姜超明面前的现实是水电、卫浴安装、后期的软装及店内人员的培训和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等难题,毫无经验却并没有难倒这个“初生牛犊”的姑娘。姜超明借鉴了一家不同风格客栈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她所管理的面对背包客的青旅型客栈的特点,边经营边探索,制定出了一份适合本客栈使用的规章制度。半年后,客栈走向正常经营轨道,姜超明依旧辞职开始另一段“旅行”。

从大理出发,到梅里雪山、雨崩,再到四川稻城亚丁,走川藏线到拉萨,然后从西藏樟木出境去尼泊尔旅游一个月,再去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后来又回到云南,她花了半年的时间走完这个路线。2013年4月回来后,姜超明进入快乐老人报做了两年编辑,期间去了台湾,后又辞职,前往甘肃、青海、新疆旅行三个月。

在西藏鲁朗,姜超明放肆地拥抱冬夜初雪,让鹅毛大雪尽情地飘落在衣服上;在拉萨色拉寺,她和藏民一起转经,在杰扎仓磕长头,她说她终于体会到了虔诚的幸福和信仰的力量;在众神国度尼泊尔,姜超明沿着加都四处佛塔下的老街散步,然后坐在杜巴广场的马久德瓦尔神庙最高处,俯瞰整个广场,看到鸽群在广场上空盘旋着,享受这片宁静;在博卡拉的清晨,她呆呆地看着云雾缭绕在山间,平静的费瓦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纱,朝阳将白云染成橙红色,与淡蓝的天空青山绿树一起倒映在湖面,岸边停泊着几只彩色的小木船,远处的雪山被染成金色,人们都悠闲地沿着湖边散步。这一切都让姜超明迷醉,让她时刻都想出发,迎接下一个惊喜。

“滋味”深刻心间

深刻在姜超明心中的不仅有旅行中的千山万水,而且有其中的“千滋百味”。

鲁朗的雪是洁白无暇的,更洁白无暇的是鲁朗人的心灵。夜宿藏民家,姜超明说要洗脸,藏族姑娘忙用肥皂把脸盆仔细擦洗了一遍才给她倒上热水清洗,“这就是在路上人与人之间最棒的礼物。"尽管身在异乡雪时,但姜超明却丝毫不感觉寒冷。

在印度加尔各答,姜超明跟随同伴前往泰瑞莎之家照顾残疾儿童。其中有一个孩子没有眼珠,不敢站起来走动,只能坐在地上慢慢往前挪动,并试图摸到床边爬上床。当姜超明抱起她时,女孩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抱着她。姜超明忍住眼泪,因为她知道对于这些小朋友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同情,那一刻姜超明从未如此觉得健康的生活着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印度马杜赖机场的最后一晚,姜超明身上的卢比刚好用完,附近也没有可用的自动提款机。更糟糕的是,孤身的她因为吃错食物,引发皮肤过敏,并生出疹子,全身又痒又肿。天黑了,机场大楼关闭,小商铺也关门,姜超明只得强忍着背着行李坐在机场大门口。

“放心,我们是24小时值班,有我们在,你很安全”,士兵轮班领队发现了姜超明,特地找来海报为她铺在地上,让她坐。在这个不眠的夜晚,印度士兵还不时前来查探她的病情,终于熬过了旅途中最难的一夜。凌晨五点,士兵领队就叫醒姜超明,递来一杯热奶茶,并破例让她进入机场大厅洗漱。等到士兵轮班换岗的时候,士兵领队还和交接班的领队交代要照顾这个女孩。此刻,姜超明深刻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

“任性”不是鲁莽

在众人眼里,姜超明是一个“任性”的人。然而,对于 “任性”,姜超明有自己的思考。

高中时,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姜超明就已经开始独立生活,“对于旅行,你要思考:自己有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和勇气吗?其实,迈出第一步最需要勇气!”但她勇敢地迈出了这第一步,“我想要看看别人的生活,想过过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生活。来这人世走一遭,各种生活都体验一下才值得。只有你体验过,你才能知道你想要的是哪种生活。”

在姜超明父母眼里,她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父母不能理解姜超明要放弃一份众人渴求的稳定工作的原因,竟是旅游。她们甚至还因此产生了冲突。“既然自己做了决定,那我就会为所做决定的后果负责。”姜超明没有妥协,在她看来,“趁年轻,就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没有信奉的座右铭,只觉得反正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后悔,不留遗憾就好了。“但这一切基于你能承担你预想的后果,所以我一直比较任性地过着。”她笑说道。

旅途中,“雪中送炭”的温情姜超明不能数清。然而旅途也偶尔会充斥危险,姜超明有自己的秘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持一颗警惕心,天下掉馅饼的事情不会出现。不要被一些利益所诱惑,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但有时候警惕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说能预防危险,但也会伤害一些善意,“这也是一个姑娘去旅行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怎么把握这个度成了我旅行中最头痛的问题,不想伤害别人的善意,但也不愿让自己处于危险中。”

旅行是生活的调味剂

很多人都问姜超明一个问题“毕业6年,却断断续续花了2年的时间在路上,是什么让你一直维持这样一个状态?”

就是一颗折腾生活的心。”在姜超明看来,未来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头,既然知道自己未来会过什么生活,为什么不趁有资本的时候去过过未知的生活,体验未知的际遇。每次旅行的过程,姜超明都觉得是把生命重新过一次,然后回到正常的工作岗位后,“会有满血复活的感觉,旅行其实就是在给生活充电”。

旅行和旅游,在姜超明看来不是一个概念。旅游是完成既定计划中的每个步骤,而旅行是更随性的一种状态,想走就走,想休息就休息,不想逛景点就不去,所以姜超明每次的旅行时间跨度上都很长,也不愿意跟团游。在她看来,跟团游就是一种工作,并不能释放出旅行对人的影响,“当你真正不赶时间、认认真真去穿过森林草原,走过雪山沙漠,看过戈壁大海,正视过别人为了生存下去而付出的努力,你也就有了一个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生活的一切,好的坏的都能接受。

“你以后还会继续这种生活状态吗?”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姜超明的回答很奇怪“会,也不会”。

“会,是因为我喜欢旅行中自己的状态,也喜欢去看不同的风景,认识的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然后从这些里面吸取养分,为自己的生活调味;不会,是因为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那些动辄几个月的旅行不会再有,但利用工作期间内的假期去旅行还是可以有。前段时间有首歌特别火,我只想说,生活除了诗与远方还有苟且,旅行就是让苟且变得不那么贬义,苟且也是一种生活,就看你的心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