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毁你三观:唯物还是唯心不要紧,知道死后去哪里很重要

(本文改编自本人长篇历史小说:战神卫青 )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观”却不好定义。

自有意识起,人类才能称之为“人”。成为“人”之后,便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浅见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并非是由这个臭皮囊所决定的,“我”之所以称之为“我”,也不是所谓的物质所决定,只有意识才是关键因素,人所拥有的思维,才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所以,尽管接受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能够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倒背如流,我还是坚定的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了物质。”原因很简单,唯物主义解释不了我心中的疑惑。

“我们来自哪里?”,也许我们真的就是亿万分之一的偶然性所造就的。但是,我们将来要去哪里?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探究的重点。

死亡到底是一种终结还是一个新的开始?死后的我们去了哪里,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我将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对生命的态度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后世有三种说法:首先,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只有我们能看到、能在活着的状态下感受到的这一次,死亡之后,人死如灯灭,什么都不复存在了,所以,对于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哪怕身后是洪水滔天,也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在我们的世界,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生命形态终结后,生命又以其他的形式继续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例如,儒家认为人生的一切皆取决于“天命”,人的生命形体,存在世上虽然只有一次,有生必有灭,但人的精神不会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体终将灭失,只有精神和道德风范带来的功业可以流芳百世。因为人只能活一世,所以人的一生要慎独、修德、立德、立功、立言,努力向圣人先贤学习,活着的时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必苛求。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也是这个意思。

死后,一个好人,能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人,才不会下地狱,才配享受后世子孙的香火祭奠。人虽死了,但灵魂永远存在。全世界所有伟大的文明对这种观点达成共识。

基督教,被认为是西方文明之基石,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儒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的祖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要在有限的生命力发挥最大的光和热,因为生命消逝之后,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么,在人世的时候,是不是要想到最后的审判,做事也因此会有了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个民族,对生命持有这种态度,那么可想而知,他既会有创造力也会有道德约束力,这是所有人类文明兴旺发达的基础。

第三种说法就是转世轮回说,这种观点认为,生命不断轮回,结束后经过一定程序继而又投身为人(或者成为其他物种),人生的许多际遇并非在世、当世之力,而是前世早就注定的因果。持这种人生态度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佛教。

东汉末期,佛教传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信仰,由此影响着世人的生命观。佛家认为人生世间一切都是空幻的,生命不过是一个个无尽的轮回,人世是苦海,人生就是在苦海中挣扎,既无“生”的意趣,也没有“生”的价值,故而只有追求正觉,涅盘寂静。

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的认同,我觉得和其所主张的轮回转世之说有很大关系。

中国古代传统宗教包括以自然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以上帝天命崇拜为中心的三代秦汉宗教,其都主张生命不灭、轮回之说,这种轮回源于对生命的同情和热爱,但是由此产生了很强大的力量,成为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和谐稳定的道德约束力。

持有生命轮回说的族群一般都比较善良,生活态度以随遇而安为主,是平民百姓过日子的最好状态,但是,这样的国家容易招致外敌入侵。但是,一旦被激发起来,还是会爆发巨大的力量。

直面生命、死亡这些严肃话题,对生命本身的思考,意味着一个人的成熟。唯物主义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比,我觉得,一个人知道自己死后回去哪里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