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关于工作,关于未来,我们用的有所选择最后才能有所回报,越长大越不会做一些无谓的事,毕竟,年纪一大把了,该考虑的事情一点也不能少,有时候累了就想回到小时候,这样是不切实际的,总不能像《班杰明巴顿奇事》的男主一样倒着活。

关于斜杠青年,也想过,有段时间总觉得充满了力量,干什么都行,一切都未知就好像Everything is possible. 想学好专业课,同时又想把自己的其他的爱好同时捡起来,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有段时间觉得理科不好玩就去学美术了,看到她们在画室里因为一笔画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哭,看到老师对一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画稿严厉批评,看到有女同学因为画画做太久长了痔疮……原本觉得很高大上的东西瞬间觉得也不过如此,于是和爸爸说,这个太贵了,不学了,浪费时间。有一个小故事——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于是就这样吧,到了大学,又想进学生会的宣传部,可是因为画画的拙劣,干了半学期干事,最终也没能成为宣传部部长。同一个部门的童鞋,因为画画很好看,最终成为了下一届宣传部部长。当时就觉得,是我自己高中的时候放弃了这种选择。

后来又头脑发热开始参加学校门口的Freebattle舞蹈课,第一次去上课因为身体不灵活,跳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像个胖胖的东西在那晃晃悠悠,不要想象成可爱的熊本熊,因为缺乏可爱的外表啊,后来就想起来高中的时候想学鬼步舞,音乐下好,回到自己大大的房间里旋转跳跃,最后一个小时过去了,觉得他妈太累了,还是放弃好了,最后就会几个舞步的我,每次都到公园里看那些最终坚持下去跳的非常好的同龄人在那舞动青春。当时竟然也没意识到我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直到有一次,大二的时候,听说国二(国家计算机二级)的证书很重要,于是去学,第一次,因为老师给的题库太少,最终没过,第二次,和同学们一起蹭课,后来因为兼职,又差了两分,第三次,本来以为会全力以赴的我,最终也没去考试,可能因为在这之前我听到某考研辅导班说大学里最没用的证书就是计算机二级,它只能证明你考过而已,于是已经交了80大洋的我,到考试那天还是没有去。这叫什么?答想:想当斜杠青年,可是因为自身的大缺点——容易放弃,最终没能斜杠起来。“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实力来支撑。如果我们观察身边那些已经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都是一群自控力强、经历过长时期的自我投资与积累,并且拥有某种核心竞争力的人。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要怎样才能成为‘斜杠青年’?”我觉得你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是否有一项或者多项突出的才华与技能?如果没有,那还是先花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吧。没有自控力与实力作为前提的自由,只能被称为任性,正如这句话所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道理好像知道很多,但是,生活永远在脚下,而且你的每次选择都会决定若干年之后的某一时刻的你的状态,人,是有很大潜力的,这一点我从不否定,但是这种潜力有可能带你走的很远,也有可能让你走入迷途,选择决定高度,关于生活的学习的未来的一切,都在于你某一时刻的选择。

某天,和好友聊天时,我无意间谈起了自己的顾虑,结果她一句话便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如果实在没钱治,那就别治了呗。”我恍然大悟,是呀,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生”呢?所有生命都将在某个节点结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生命是如此无常,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与其担心未来,牺牲现在去为那些可能的意外做准备,还不如好好地用心把每一天过好。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过。

其实普通的生活也不错,世界上有太多别样的美好,甜蜜的爱情,纯真的友谊,穿越世界的旅行。弱水三千,终究只取一瓢饮,不是你不想多要一点,而是因为你只有一个瓢。自我矛盾就矛盾吧,这才是唯一的自己,无法复制,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在这种自我矛盾中渐渐长大,慢慢来,不要急。斜杠青年之旅,有时候可以斜。反正总要斜一下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了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