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哥”日炸馓子200个热卖:卖的不是馓子是人品

本年46岁的赵学良,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赵家岭村人,他和妻子冯立英从2010年起头炸馓子,因其炸的馓子光华好、味道香、口感酥脆,易存放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爱好,他们天天能炸200多个馓子还不够卖。(拍摄于2017年4月21日)

赵学良说,他炸馓子的手艺是跟一位亲戚学的。从前在外埠打工多年,学会炸馓子后,夫妻两人就不息在家里炸馓子卖。图为赵学良正在炸馓子。

赵学良夫妻俩除了在家里炸馓子外,日常平常还会去镇上的大集上现场炸馓子卖。赵学良说,良多人吃过馓子,可是很少有人见过馓子是怎样建造的,所以他的摊位上会围上很人傍不雅观不雅观,生意特别好。图为赵学良的妻子冯立英正在用盘子切面。

在四周的墟落,良多人都熟悉他。赵学良说,由于如今手机摄影便当,他在炸馓子时,良多人会拍摄发伴侣圈,是以有人给他起了外号“馓子哥”,他也欣然接收。图为冯立英正在一根根的缠绕面条。

不赶集卖馓子的时辰,赵学良就在家炸馓子。如今他们天天都市炸馓子。赶集的时辰,一天能炸200多个,根柢就不够卖的,所以会把提早建造好的也带上卖。焦心的人就买炸好的,不焦心的等着买刚刚出锅的。图为冯立英正在一根根的缠绕面条。

赵学良引见,他炸的馓子是用纯花生油建造,一年能用10000多斤花生油。在炸制馓子过程中,按期改换新油,按捺长期使用,影响馓子的口感和香味,是以他炸的馓子在本地很是人们受接待。图为冯立英正将馓子放入油锅炸制。

赵学良告诉作者,如今超市里有卖馓子的,但大多数都是机械建造,口感和味道差不少。他如今坚持手工建造馓子,天天早上3点就起床,和面、揣面、醒面,虽然很辛劳,可是如许夫妻两人一天能挣400多块钱,也很满足。图为赵学良在揣面。

赵学良开玩笑说,一个馓子,翻开的长度约为18米,天天炸200多个,一年能干300天摆布,他7年来炸的馓子长度能缠绕地球一圈多。图为赵学良正在倒入花生油。

赵学良说,在莒县本地,民间有吃馓子的传统,尤其是白叟在探望“坐月子”的产妇时,都市买上几斤馓子,让产妇用鸡汤泡着吃,营养丰盛、油而不腻。赵学良还办理了食物消费小作坊挂号。

炸馓子的过程看似斗劲简单,可是细节把握不好,如面条粗细不一,火候差,做出来的馓子外形就不雅观不雅观不雅观不雅观不雅观不雅观,口感也不行,就不好卖。图为冯立英正将馓子放入油锅炸制。

赵学良说,他认为经商要讲究诚信,他卖的不是馓子,而是人品。就是凭仗如许的理念,他炸的馓子求过于供。图为冯立英正在一根根的缠绕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