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名臣当中,说起张廷玉大家可能都知道,大清朝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个汉臣。提到张廷玉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张英,张廷玉能够成为三朝元老,位极人臣,配享太庙,在做人和为官方面深受其父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卒,享年72岁,谥号文端。

张英在康熙六年(1667年)考中进士,比起康熙朝的其他名臣如李光地、陈廷敬等,他的名声并不响亮。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编纂各种文集,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要说张英最大的优点,还是在他的个人修养和为官的清正廉洁,也因此能够一直深受康熙的宠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从不奢侈浪费。自己吃饭最多两荤两素,从不摆酒请客,也从不赴宴。张英60岁大寿时,他的夫人计划专门雇一个戏班子唱一场戏,并设宴款待那些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张英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劝说夫人放弃这一计划,并用这笔钱做成了100件丝绵衣裤,施舍给行走在路上的穷人们。

张英也十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几乎是真正做到了‘每日三省吾身’。张英博览群书,对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尤为仰慕,看淡名利,处事泰然。鉴于白居易取字号为‘乐天’,也给自己去了个字号叫‘乐圃’。

张英对于子孙的教育更为严格,曾立一份家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翻译成白话就是是:认真读书的人一定会受到尊敬,守着自己的耕地就不会挨饿,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不至于覆灭,善于交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英的儿子张廷玉正是谨守父亲的教诲才能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圣眷不衰。张廷玉本来早就可以参加会试,却为了回避身为总裁官的父亲,到29岁才参加会试,父亲退休了他才正式做官。父子二人都十分懂得修身养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

关于张英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六尺巷。张英老家因地基跟邻居发生争执,就写信给张英救助。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