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80后”活佛的随笔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任沁沁 文赤桦)1981年诞生于青海玉树藏区的热腾十五世·江才普俊仁波切,喜欢喝咖啡,会看NBA和世界杯比赛,也有微博、微信,还喜欢写日记。

喝咖啡,是前几年做翻译时养成的习惯;看球赛是为了放松自我;接触网络,是为了解大众对佛法的困惑是什么、误区在哪儿,以及如何更好地弘法。

  热腾·江才普俊活佛在《红尘一念》新书发布会上。(拍摄:段段)

1995年,江才普俊由热振六世呼图克图认定为热腾十四世转世灵童,并经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认定为第十五世热腾活佛。

汉人俗称的“活佛”,藏语中确切的称呼是“珠古”,意为“化身”,根据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之说而命名。

15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江才普俊坦言:“除却这身袍子,我跟普通人无二致。我们都是修行的人。修行跟吃什么、穿什么没关系,是一种心路历程。”

  热腾 江才普俊活佛接受媒体采访。(拍摄: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一路行走,一路修行。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故事,给了他很多启发。

江才普俊称之为“修行的机缘”。在寺院里读的是真理,在都市中看到的是真实。只要有一颗修行的心,哪里都是道场。

在江才普俊还小的时候,他的师父对他说:“我老了,随时可能因无常走了。”自此,他懂得人随时会走,最好的缅怀方式是在每一个当下孝顺他。

“一个人是佛教徒也好,修行者也罢,他首先得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沉思者,通过修心让自己意识到问题,然后再不断地修正自己。”他说。

他经历、思索、写作。这些文字集结在一起,成为一本30万字的中英文心灵随笔——《红尘一念》。

  新书发布会现场。(拍摄: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6月15日,这本随笔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首度公开自己行走与修行的哲思。

红尘——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人间一切苦乐都只缘于一念之间。一念既是善,一念也是恶,观照每一个人心念。

“我希望更多人与这些随笔结缘,不是为了大家去认可我写的东西,而是希望大家去思考我写的问题,从而可以自在地面对世间任何遇见与别离。”江才普俊说,如同一丝凉风,能解你一丝炎热,对于我而言,已经非常知足和感恩。

佛的世界本是六根清净,活佛有烦恼吗?他说,出家是清净的一种方式,我的烦恼是怎么让心更有觉醒能力。

身在天地间,就会有烦恼。譬如,江才普俊是骑士队球迷,但刚结束的NBA总决赛骑士队输了,他因此而挠心,但很快就放下了,输赢何妨。

“有了烦恼,不必怨天尤人。我的烦恼带给我思考,可以提高我的能力,让我享受当下,而非走入执念。”他说,佛陀的真正意趣,是为了止息一切烦恼,得到现前以及究竟的快乐。

  热腾·江才普俊活佛表情。活佛说;“我爱上了无常”。(拍摄:新华社记者文赤桦)

一位弟子问他,如何做到不执着不放弃?他说,太执着会把自己束缚住,导致情绪;但不执着不代表不坚持。一旦执着就做不圆满,一旦放弃什么都做不了。

成长路上,江才普俊也经历过烦恼,但心境因此豁然开朗。2001年,他刚满20岁,来到内地。

“身无分文,和民工师傅们住在一起,睡的是40多个床铺中的一个,吃的是食堂最普通的饭菜。”尽管在藏区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他却坦然接受了这种变化,因为除了“活佛”的名号,他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

“我愿一生行乞,不去触碰他人的难舍,也不去争抢他人认为的可贵。肉体只是生命存在的状态,而不是生命本质的意义。”他在书中写道:我愿匍匐于众生的脚下,不是为了得到所谓的赞颂,而是害怕高昂起的头颅,因为沉重的傲慢再也无法平视自己的灵魂。

他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北大哲学系、北大心理学系就读,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江才普俊说,活佛有使命和责任在身,因有这个名号,而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玷污了它。

一念菩提一念善,他持续参与、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专注公益慈善事业的传播与推广,包括爱心助学、关爱老人、抗震救灾、医疗救助、佛法推广……

福报如花,行善自来。他说:“我的生活在世间而言是慈善,出世间而言是修行。”

  热腾·江才普俊活佛在《红尘一念》新书发布会上。(拍摄:段段)

《红尘一念》出版后,所有售书所得均为慈善用款,用于热腾仁波切寺庙、福利院及养老院等建设及日常运作。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江才普俊不希望这本书被认为是心灵鸡汤。“鸡汤是止痛片,当时可以让你心静下来,但之后并不会有所改变。

“修行不是一种学识的象征,而是一种心智的状态。”江才普俊希望这是一次启智的分享,不需要得到完全认同或接纳,只盼每一位读者都能挖掘出自身内在的力量,从而得到快乐,遇见幸福。

(原标题:一个“80后”活佛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