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微而普世、微而通俗、微而肆虐、微而祸国。

因此,治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始终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所强调的“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近期,按照成都市专项治理“微腐败”总体部署,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对“微腐败”问题的治理力度,集中查处了一批“微腐败”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8起“微腐败”典型案件

6月1日,成都市纪委召开专项治理“微腐败”新闻通气会,通报近期查处的8起“微腐败”典型案件:

1、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彭建国套取税收奖励款案。

2、大邑县上安镇卫生院原院长黄琳收受药品采购回扣案。

3、崇州市观胜镇天胜路社区“两委”干部私分基层专项资金案。

4、高新区芳草街道执法中队队员杨勇索要好处费案。

5、简阳市平武镇玉林村党支部书记邓发权套取新村扶贫项目资金案。

6、金堂县五凤镇五凤溪社区居委委员贺增强索取农民土地流转补偿款案。

7、彭州市三界镇北泉村党支部书记李良成虚报侵占村集体资金案。

8、蒲江县林管局科技造林科科长钟占军收受好处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8起案件,是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出重拳查处的“微腐败”典型案件,涉及基层专项资金管理、土地流转补偿、惠民工程实施、城市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严肃查处这些案件,认真贯彻了中央和省委、市委正风反腐的新部署新要求,充分体现了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坚决态度和坚强定力,切实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盼。

消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彭州:治理"微腐败" 架设干群"连心桥"

2017年5月以来,四川省彭州市启动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架设干群"连心桥",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组织100余支小分队,在群众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设置宣传点,提高群众对“微腐败”治理的知晓率。

2、开设24小时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同时将意见箱设置在居民集中小区以及交通要道,便于群众方便快捷反映问题线索。

3、利用355个村(社区)已建立的便民服务微信群转发“微腐败”治理推进情况,提高群众参与“微腐败”治理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街道社区、基层站所主动开展“微腐败”治理专题点评会,以自评、互评、大众评的方式,自查自纠存在的“微腐败”问题。

5、创新“网格管理”,压实“微腐败”治理。以15至20户为一个网格划分辖区居民,村(社区)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小组长作为网格长,每位镇村干部联系3至4个网格,每季度开展一次“网格”走访。走访情况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对2016年以来的“微腐败”问题线索进行清仓起底,实行市纪委、市委巡察办和市信访局的“三方会诊”,对存在疑点的线索坚决“回炉”再查。

7、纪检干部每月下沉到村(社区)收集问题线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引导其参与支持反腐败工作。

8、对“微腐败”问题快查严办,对查处的典型问题,每周五利用官方微信“廉韵彭州”进行通报曝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四川乐山掀反腐风暴:两千余人主动向纪委说明问题

今年以来,乐山市委站在为党“护根”、为党“护旗”的政治高度,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最大多数”同频共振,拔“烂根”、治“病根”、理“乱根”、育“新根”,掀反腐护根风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拔“烂根”

严查问题村(社区)、信访集中村(社区)、贫困村(社区)中的“村霸”“蝇贪”;严查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失职渎职、“雁过拔毛”式腐败;严查违反政治纪律、侵占扶贫资金、套取专项资金和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行为。

2、治“病根”

一是治“软弱症”增强战斗力。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全市整治基层党组织237个、撤换党组织书记15人、规范8000多个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内容。

二是治“萎靡症”增强服务力。开展基层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全面梳理“病症多发区”,促使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优化作风、提高效能的强大合力。

三是治“顽固症”增强免疫力。开展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针对基层公款吃喝中的“隐形变种”问题,提出严禁用公款提供高档酒水香烟、严禁变相安排公务接待、严禁村一级报销接待费、严禁各级干部中午饮酒等“七个严禁”纪律要求。

四是治“无为症”增强监督力。针对脱贫攻坚开展“挂图监督”,去年抽调114名纪检干部组成38个监督检查组,对脱贫攻坚项目推进、资金管理、实施程序、部门履责情况开展监督,对发现的900余个问题,“点球”反馈区县,逐一整改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理“乱根”

启动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家底清查登记工作,按照四个见底(村组“三资”总额见底,债权债务见底,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资产见底,各项承包合同见底),清“家底”、交“明账”。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管理流程,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每季度开展1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事项和各项财务收支监督检查,促使阳光化运行。

审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明确由审计部门牵头,依托乡镇、片区纪工委等力量,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对任期届满、离职或免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区)主任任职期间的重大事项决策、村级事务审核审批、专项资金管理开支等情况进行审计。

权力规范到“制度笼子”。推行明、询、查、考、述、评、纠“七步工作法”,将“两个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制定村级事务、便民事项权力清单,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并在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动态管理。

4、育“新根”

培育干事创业“新动力”。开展“双百”典型培育行动,计划储备100人左右的先进典型党员个人和100个左右的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案例。

拓展基层干部“新来源”。激励干部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选调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民族地区乡镇任职,选拔62名优秀第一书记担任乡镇领导职务。加大在80后、90后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

打通群众诉求“新渠道”。主动顺应“网上+网下”群众路线工作新形势,一方面在市县党委办公室成立网络舆情办理机构,在乐山新闻网站开通书记、市长信箱,第一时间对网民诉求和来信进行100%回应办理。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定期集中开展网络对话,强化正面发声。

倡导廉洁勤奋“新风尚”。制作发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村干部警示案例选编、乐山市优秀家规家训集等教育读本3万余册,厚植廉洁土壤。

从3月开始,截至6月7日,整个乐山市,主动向纪委说明问题的一共有2000余人,涉及资金600万元左右。

消息来源: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