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往往被认为是误国误民,致使中国落后世界百年的重要原因。大清朝的衰落和整个中华民族日后陷入水深火热的源头也从这里开始。乾隆选择闭关锁国的原因也一直是对历史有兴趣的人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很多人认为是乾隆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或者是经济上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性,鱼子我认为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而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他爱新觉罗氏满清王朝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乾隆好大喜功,追求虚名,刚愎自用这些都不假。乾隆为了自己的‘十全武功’攻打缅甸等,晚年为了自己的享乐养着和珅这样的大贪官,任凭吏治腐败等这些都是乾隆骄傲自满的表现。但乾隆并不是昏君,和珅再贪对乾隆还是个忠诚,官场再腐败也牢牢抓在乾隆手里,整个大清国也在他的牢牢掌控之下。

经济方面,就算是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也跟海外有众多的交流,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一直都未间断过。要说经济的自给自足别说封建社会,就连现代社会照样也能做到,就好比我们的邻居金家王朝。对于清朝难道只是因为如乾隆所说:我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当然不是,事实上乾隆跟他的爷爷康熙一样,对洋玩意也很喜欢,就算是小农经济改变成资本经济也不是乾隆需要担心的,那些洋行什么的说白了就是贸易公司,并不能对大清的经济造成真正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乾隆来说,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就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年),卡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而后,美国富尔顿发明了轮船,英国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这些新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着西方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兴起。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北美爆发了独立战争,八年后,美国独立,并通过《人权法案》;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兰西爆发革命,三级会议通过并发表了《人权宣言》,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此时的西方社会已经跟中国的封建社会完全不一样了,乾隆并不封闭,他其实很了解大清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如果还是康熙时期,各个国家还是皇帝说了算,那乾隆也会愿意互通商贸,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但是现在西方社会都讲天赋人权,权力在人民了,乾隆又岂能让底下的老百姓再跟洋人互通呢?通过不断的商贸往来,老百姓都知道权力在人民,人人平等,没必要跪你这个皇帝,那乾隆在紫禁城又岂能坐的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乾隆纵使有很多缺点,但他仍旧是个伟大的封建君主。对他来说首要的目的,不是老百姓的生活,不是国力的发展,而是维护他王朝的统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没错,但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统治集团为了保护他的上层建筑,在生产力还没达到突破的情况下,就可以限制现有的经济基础。所以作为一个英明的‘封建君主’,乾隆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果断的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斩断了跟外界的经济联系。

乾隆帝在《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又曾说“民俗易器,洋商杂处,必致滋事”,还制定各种防范夷人的章程。表面上是乾隆的自大,不屑与外夷通商,所以在经济上‘闭关锁国’,但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隔绝外来思想的进入,以免大清国被卷入世界潮流当中,而影响满清王朝的统治。当然,百年后大清国还是被外夷用一种更暴力的方式,用枪炮直接敲开国门,而卷入了世界的漩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