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尤其是当代紫砂近年来在市场上受到追捧。陈林林就指出,在当代工艺板块中紫砂到去年春拍成交率100%,下半年也只有二三件流标;其拍卖价格在4年里上涨了了三五倍:老一代大师如顾景舟的也在五倍左右,还有蒋蓉、王寅春等上涨的倍率更高;而当代名家的作品也涨了超过3倍。眼下,买家有句流行语叫“掐尖”,就是指收藏紫砂器要选择顶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古代紫砂器的身价在去年得到大幅提升。如去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紫泥菁英——紫砂古器遗珍”专场,全场88件紫砂重器阵容鼎盛,包括台湾地区知名收藏家王度旧藏精品,涵盖了清早期至民国各大名家的代表作品。拍卖以全场100%成交的佳绩收官,其中有5件精品成交额晋级百万元大关,拔得头筹的“邵大亨制紫泥大德钟壶”更以481.6万元高价成交,而“杨季初泥绘花卉纹段泥笔筒”以179.2万元成交,“清。祯祥制青灰砂泥绘山水诗文壶”成交价为168万元,“清乾隆。炉钧釉紫泥四方壶”成交价为134.4万元,“清。供春款段泥树瘿壶”成交价为109.7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急速上升的行情中,名家的代表作最值得关注,而顾景舟则无疑是市场的焦点,以去年嘉德的春拍为例,“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中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经过各路买家的激烈竞价,最终以高出估价5倍左右的1232万元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对此的解释是,“紫砂器的特性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具备将陶瓷、篆刻、书画多种艺术门类融合一起的特质。而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之一,‘相明石瓢壶’又是紫砂艺术大师和书画艺术大师合作的典范作品,极具人文品位。此次以高价成交也正是反映了文化内涵在紫砂艺术品的价值评判中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如此急升的身价,有人强调紫砂材料稀缺性,但专家却不敢苟同,堵江华就认为,初级紫砂壶爱好者容易把紫砂矿泥料当成首要的收藏要素,这是一个误区。他指出:“材料、造型、制作工艺及火候,这些都只是紫砂艺术品的基础价值构成,其背后更为重要的藏点是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家自身的艺术造诣以及对待该作品的主观思想乃至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是对紫砂壶艺术品收藏价值的真正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