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压位置要得当。一般用印在底部、盖内、把下。如在壶的门处,尤其要审察位置。用得好,可以起装饰作用,活跃振醒,得画龙点睛之妙。有心者不妨一试。

风格要协调。一般来说工细精致的作品,宜用娟巧秀丽的印章;朴实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犷老辣的印章;端庄稳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稳的印章。制壶名家王寅春常用的名印“王寅春”,得汉铸印神韵,残缺自然,通边巧妙,钤在其作品上,印虽小却显得雍容大度。顾景舟先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线条不粗却刚劲饱满,恣意纵横而错落有致,确是大家风度。现在有不少人喜欢一种四平八稳、粗细、深浅一致、工艺化的印章,且不问作品风格是否相宜,看后使人觉得很呆板。壶的造型与题名也可与风格相应的印章来匹配。“秦权壶”可用有“田”框的仿秦印、半通印。“汉瓦壶”可用仿瓦当印。“集玉壶”可用仿切玉印。壶身装饰性强的可选鸟虫篆印。壶的风格,随人而异。揣摩用印,也要相类而施。印也是创作的一个部分,要一并构思,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这点往往为创作者所忽视。闲章应与作品寓意相合。青年艺术家吴群祥其居曰“草木居”,寓草木有情。“草木居”一印为篆刻家马士达先生所作,钤之于壶,脉脉传情,耐人回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钤印轻重要适宜。钤印时应注意平整,用力均匀,不可深浅不一。由于印的形式与风格相异,作印者用刀深浅不一,钤印时应恰到好处。有的不一定要钤足,有的却非钤足不可。清代篆刻名家陈鸿寿(号曼生)设计的壶式,寓巧於拙,古朴而又幽默。杨彭年制作,底钤“阿曼陀室”一印,钤足后方显得雄健朴茂,运刀犹如雷霆万钧,金石味十足。

印章制作要考究。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间陶工,优劣悬殊。紫砂陶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款识的艺术水平往往还不及古代的。“王南林制”、“杨彭年造”、“阿曼陀室”这样精彩的款识现在见不到。究其原因,作印者是篆刻名家,也懂紫砂一二。因此我们现在的紫砂作者也应该懂点篆刻,有条件的应请印人作印。因为紫砂款识的用印往往是专门性的,深浅与用刀应尤其注意。作者应着眼於钤压在紫砂上的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紫砂款识是古印陶的延续,属於篆刻艺术的范畴,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件作品,款识不好,不是好作品;一把壶,款识不好,不是好壶。造型、泥料、制作、款识、烧成俱佳,方为上品。

其实全手工与半手工不是很难分别的,看的方法可能有几种

随着壶的做法,是否推墙刮底,是否有留下泥桌子纹

其实看全手工是不可以一味强调壶内墙有没有泥桌子纹,有没有打印入印而来给壶定身的

我这样慢慢分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从身桶,接片,身桶的拆度产生的皱纹接片痕迹,是否有推墙刮底,都要依据手工与非手工的做法进行推理

壶的上下满片底片壶口等的相接,都会给我们留下一点痕的,而不是简音的泥凳子纹来给壶定性质,因为凳子的板面光滑都是有所不同,凳子也有不同,还有水泥制的泥桌子呢!拍好片子时用戒尺也可以将纹理清理,所以单看没有泥凳子纹,而定为是不是纯手工是行不通的,感觉是一捧打死一批人,还是必需要综合分析的!

总的说全手工的壶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对壶对型泥的分析,其实多上上手是没有那么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