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中医理论概念。黄帝内经中说,秋伤于湿,上逆为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湿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比如天气潮湿,雨水不停,淋了雨没有及时擦干,晚上洗了头没有吹干就睡觉了。这时外界的湿气流入体内,常常直奔脾脏。

另一个就是饮食习惯差,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脏的运化能力下降,湿气无法被排出。

湿气重究竟有什么症状呢?

1、舌头和舌苔变化

身体湿气重首先是会表现在舌头上的,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这是判断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湿气过重好方法。身体湿气重的人舌头的两边会有牙齿压迫的痕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齿痕舌。再就是看看舌苔的颜色了,正常的舌苔颜色是淡红色微微发白的,而身体湿气重的话,舌苔颜色就会很白或者很黄,而且比较厚。

2、大便状态

身体湿气重的人大便同时都是不成形的,而且还很粘腻,常常是站在马桶上的,反复冲洗还是不干净。另外,患者本身也会一种排便不尽的感觉,非常不爽,小便也是很浑浊的,打击可以通过这一点来看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有湿气。另外身体湿气重的患者往往是精神不振的,总是感觉怎么睡觉也睡不够,昏昏沉沉的,十分难受。

3免疫力下降

身体免疫力下降,更易生病,还容易异于常人的发汗,总觉得身体粘稠,整天打不起精神,影响肠胃功能,头脑四肢腰身沉重不灵。

4容易发福

体内的湿气排不出来,就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所以中医会说胖子易湿燥

如何用饮食调节体内湿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蒜

蒜是很好的祛湿食材。可以多吃蒜,,夏天做菜的时候可以多加蒜蓉调味,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荤粥品的时候可以加点蒜瓣,炖汤则可以加点大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姜

姜也是祛湿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适当加些姜蓉姜片调味,也可以做子姜为主食材的菜肴(姜爆鸭、子姜炒肉片、子姜炖牛肉等),常水中作业的人群则建议常喝甜酒姜汤。紫姜的祛湿效果最好,建议食用紫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紫苏

紫苏是调味香料,也是祛湿良品。做鱼类、贝壳类、海鲜、田螺等水产菜肴的时候,可以多加点鲜紫苏叶或是紫苏粉,不但能去腥,还能祛湿气。此外,也可以用紫苏炖肉来祛湿,建议紫苏炖羊肉或是紫苏炖牛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苋菜

营养学认为,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薏米

薏苡仁又名薏米,是药食两用的常用药材之一。薏苡仁药用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认为薏苡仁擅长治疗风湿痹痛,能够下气除湿,长期服用还可以轻身益气。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气重不能吃什么?

1、太凉的食物。

总体来说,寒凉、粘腻、不好消化的都要小心些,但具体食物要看做法和季节,比方植物中的瓜类,夏季适当吃无妨,入秋后其寒凉性比较突出;又不宜食用了。

2、甜食。

湿气重的人不能吃甜食太多(甜少吃益脾、多吃驻湿),包括零食中都会含有甜的所以零食得少吃。可适量吃些辣椒发汗,脾最忌湿,所以可选择薏米,茯苓,泽泻,冬瓜,芡实祛湿健脾。另外,湿气重的人要少思虑,思则伤脾。平常少食冷饮。

3、湿气重不能吃红枣。

红枣虽然有益,但未必每个人都适合食用,湿气重的人不能吃红枣。因为红枣会滞脾,导致脾胃运化不好,会困湿气,所以湿重腹胀人士,如常感疲倦或苔较厚等,就少吃为妙,不然会加重湿重的症状。

调节体内湿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调节,切不可操之过急,大量食用去湿食物!而是应该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