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光

紫砂壶古称“砂壶”,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采用正宗紫砂原矿制成的紫砂壶是会有砂砾感的。另外,由于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是矿石,所以经过烧制成熟的紫砂壶会产生一些结晶,因而就产生了“晶光”。

当然,除了原料和烧制之外,壶的做工如何也会对“晶光”呈现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具备上乘的抿针功力,才有可能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最终才能做到壶体表面既均匀剔透有有“晶光”。

润光

有些紫砂壶外观色泽温润,这种被称为“润光”。喜欢把玩玉器的人,基本都会追求外观“温润”的玉器;把玩紫砂壶,也是同一个道理。真正的紫砂壶外观并不艳丽,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也不会刺眼,只会给人以温润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尚光

“和尚光者,最为贼相”是周高起对劣质紫砂壶品相的一种说法,说的是那种外观像和尚脑袋一样油光锃亮的紫砂壶。

“和尚光”又称为“贼光”,与温润的亚光有着明显的区别——润光是密集的、有厚度的点光;和尚光是平面光,当光点越来越密、光的深度越来越浅、接近平面时,就变成了和尚光。

也许对于普通紫砂爱好者来说,没必要了解过于细致的鉴别知识;但如果要选购紫砂壶,学会看晶光、润光则是有必要的。总之,色泽过于黯淡或过于艳丽的紫砂壶都是不合格的,好的紫砂壶呈现的应该是一种均匀自然、沉着内敛的晶润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价格高企,资金热捧,再平静的市场都会波澜壮阔,更何况紫砂一入市便是黑马姿态!目前以次充好、假冒名品、以新充旧等作伪现象充斥着紫砂市场。怎样鉴别紫砂真伪,是老壶还是新壶?综合多位藏家经验,给您支招儿选好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看颜色 宜兴紫砂色彩丰富,除了比较多的栗紫色以外,还有红紫、褐紫、黛紫等。宜兴以外其他地方的所谓“紫泥”烧出来的成品颜色单一,一般均呈橙色,细看有一种黄泥在内的感觉,宜兴紫砂壶除了大量以紫红色为主外,还有绿、黄、黑等颜色,可以说色无相类,品无相同。非宜兴紫砂的颜色则单一、刻板,缺少变化。

第二步:观品相 紫砂除了其材质以外,品类、品相、品格也很重要。紫砂壶造型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称。如何评价这些多变的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艺术品的一个门类,紫砂可以满足藏家不同的心理需求,大度、清秀、古拙的紫砂壶,各有可取之处。但藏家多认为古拙为最佳,大气清秀次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摸质感 拿起一把紫砂壶,除了观、审以外就是用手去摸,必要时可将壶贴在脸上。因为宜兴紫砂土内含相当比例的砂质,摸上去手感舒适,“与肌肤接触感觉很温润。非宜兴紫砂土做的壶,看起来光滑,实质上抓在手里的手感是涩腻的”。一位藏家这样阐释紫砂的质感。“一般来说好的泥料加好的做工,手感应该是不错的,加了砂要看砂的颗粒大小,一般拿在手里不应有粗糙的感觉。”该藏家接着说,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需要不断抚摸其表层,让手感舒服。另外,紫砂与其他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手感不同,摸紫砂物件就如手摸豆沙,细而不腻。因此业界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表面的手感尤为重要。

第四步:听声音 宜兴紫砂经人工制作,泥胚经过多次捶击、整压,再经多道工序,其上面制作者的手指印纹可谓上千万,烧成后敲击的声音比较清脆,非宜兴壶成型时只是经过泥浆从转盘中旋出,或从模型中做出来,泥料未经挤压也没经过艺人用手推、捏、摸、顺、刮等手工工艺,因此缺少情韵,敲起来声音会发闷。“紫砂壶的声音要结合很多因素,和胎的新老厚薄都有直接关系,如果声音太尖锐了,则多半是新壶,如果极尖锐清脆,也许是化工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步:看内部 制作紫砂壶经过多道工序已经很难看出手工痕迹,但仔细观察触摸壶内部却可发现一些迹象,“例如嘴与壶身衔接处,如果是手工黏合的,则在交汇处总有一点痕迹显示出来,因为制壶者很难将壶的内身修整得很光滑,再说也没有必要去处理得很平整”。对壶的判断需要冷静客观,想了解紫砂陶艺就要多欣赏历史传器,这样可以了解紫砂泥料的发展脉络;同时可以了解紫砂陶的基本语言,这样才能会看壶,很多困惑自然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