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帮助中国扶贫,世界银行也在探索

新华社南宁7月1日电(记者王军伟 卢羡婷 曹祎铭)中国正努力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在这一人类史上超大规模的脱贫攻坚行动中,世界银行不仅发挥着独特作用,还将中国的扶贫经验带到了非洲、拉丁美洲的贫困地区,使中国减贫经验产生了全球溢出效应。

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该地区位于喀斯特地貌山区,加上石漠化严重,村民世世代代在石头缝里种玉米、黄豆等产值非常低的农作物,生活十分贫困,不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这一中国贫困线的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就位于这一片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地村民发现耐旱耐热的火龙果适合在石漠化山区种植,而且亩产值是玉米的几十倍。不过,缺技术、不了解市场成了贫困群众发展火龙果产业的最大“拦路虎”。

  世界银行中国局副局长阿洛乌阿在广西平果县考察火龙果种植产业,并与坡南村贫困农户许海明在田间交流。

平果县坡南村贫困户许海明一度面临着困境。2013年在平果县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许海明和许多村民一起开始种植火龙果,但种出的火龙果个头小、病虫害严重,卖不上好价钱。

幸运的是,许海明得到了世界银行的帮扶。在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今年4月,坡南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中。合作社与高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种植技术和市场推广上得到了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近日,世界银行中国局副局长阿洛乌阿专门赴平果县考察。见到许海明时,阿洛乌阿问:“你想通过合作社得到什么?”

许海明说:“希望在这里学习好的种植技术,了解市场的需求。来年我家的火龙果也有好收成,卖出好价钱。”

许海明的需求正是世界银行提供的。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灿滨介绍,世界银行扶贫项目团队曾多次到广西考察,选定了广西石漠化片区10个县(市)开展扶贫项目。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广西区政府配套5亿元人民币,用来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引导有扶贫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前来投资,打通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市场对接的渠道。

“与世行的良好合作,不仅壮大了中国的减贫力量,而且对借鉴国外经验,学习先进的减贫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中国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张广平说。

张广平介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50多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合作。这些国际组织先后在中国260个贫困县实施了110多个扶贫合作项目,2000多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的扶贫合作也产生了溢出效应。世界银行的官员认为,中国的贫困状况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贫困状况有着类似之处。中国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探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世界其他国家减贫脱贫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阿洛乌阿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世界银行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开展扶贫项目时都分享了中国经验,“这次与广西的合作,旨在探索一种能够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把经验推向广西以外、中国以外的地方”。

(原标题:如何帮助中国扶贫,世界银行也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