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明明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即使说了1000遍,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很多爸爸妈妈都觉得,孩子越大越难管!1岁以内最好管,因为只需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就行了, 可是等孩子上学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了,家长和孩子每日的拉锯战就开始上演了。

前几天一些朋友聚在一起,闲话没聊两句,话题很自然的就转向了教育孩子,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谈论着,一旁的老刘突然插话:“真羡慕你们,家里孩子都听话。我家那小子拿我说话当放屁,说急了就跟我呛,有时候真是把我气得半死,我觉得他才是爹。

1你总威胁他,说狠话又做不到

美国虎妈蔡美儿,大家知道吧?

对!就是那个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耶鲁,为了让孩子跑赢,事事第一,不惜以各种强迫、委屈、甚至采用高压手段的妈妈。但即使是她这样手段强硬的妈妈,碰到女儿不听话,有时候也没辙。

在她的畅销书《虎妈战歌》里,她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和女儿身上的事儿。

女儿露露小时候,她用各种方法迫使女儿练钢琴,但是露露却拒绝合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蔡美儿于是威胁女儿,如果再不练琴,就把她扔到寒风刺骨的门外。

原以为这一招能让女儿害怕乖乖就范,可没想到倔强的露露真的打开门,穿着单薄的衣裳踏了出去,出门前还挑衅的看了她一眼。

计划没得逞的蔡美儿一时没了对策,尴尬之下只能自己找台阶下,她说“露露,看来你已经开始想做个乖孩子了,你可以进屋了”。

谁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露露,坚决不肯进门。无比被动的蔡美儿只好拿出巧克力和蛋糕,才最终把女儿哄进了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孩子,用“狠话”威胁他们,这事儿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轻车熟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 “再这么疯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再敢顶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烂”……

“狠话”一飙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敛,比我们巴拉巴拉的劝说半个小时都有效。

但是,这个“大招”它有“后遗症”。使用的越频繁,失效的也就越快。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2你总唠叨孩子,说话被削弱了力量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不能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哪种方式效果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3你总批评孩子,但自己也没有做到

孩子犯错,他不再采取暴力解决,而是耐心地努力沟通;孩子邋遢不讲卫生,他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将所有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不爱学习,他每天坚持大量阅读,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